作者 主题: 【奇谭团】杨牧--去国  (阅读 2630 次)

副标题:

离线 河伯

  • 版主
  • *
  • 帖子数: 2871
  • 苹果币: 0
【奇谭团】杨牧--去国
« 于: 2012-10-31, 周三 17:12:37 »
花开两头,各表一枝。

<说书人> ———————话分两头—————————
<说书人> 南梁,太清二年八月
<说书人> 从都城传来魏降将侯景起兵叛乱的消息
<说书人> 而你的父母几个月前刚启程前往东魏,寻找能医治你父亲怪病的药
<说书人> 此时,你手里攒着从会稽郡下辖之南港寄来的一封信
<说书人> 外面,郡守则来人通报,让各位官员前往郡守府商议事宜。
<杨牧> “又是一年秋季了”
杨牧 把书信塞进袖子
<杨牧> “好,我即刻便去”
杨牧 对着镜子整理好衣冠

<说书人> 秋风刚起,这会还残留着暑气,然而空气中却似乎能嗅到一股肃杀。
杨牧 不紧不慢地向郡守府走去
<杨牧> “不知父亲母亲在远方可好”

<说书人> 外面的街上依然颇有秩序,人们脸上还不见什么慌张神色,然而仔细观察还是能发现一些人在交头接耳
<杨牧> “唔……今日是为何事召集众人相议呢?”
杨牧 自言自语

<说书人> 你走向郡守府,迎面还碰见了几个同僚
<说书人> 他们冲你致意,“杨内史。”
<杨牧> “诸位好”
杨牧 打招呼
<杨牧> “一同进入吧”

<说书人> “好。”他们回礼,纷纷进入府中
<说书人> 郡守已经等候在厅中,旁边还有几个来得早的同僚。
<说书人> 还有一位身着甲胄戎装的人。
<杨牧> “见过郡守”
杨牧 行礼

<说书人> 郡守惦着肚子,忧心忡忡地摸着自己那撮稀疏的胡子,显得颇为滑稽。
<说书人> “好……好……都到了……”
杨牧 不动声色地打量了一下军中之人
<说书人> 你的同僚们也和你做着相同的动作,心中也起了疑虑。
杨牧 神色淡然,等待有人主动发问
<说书人> 郡守向众人介绍那位军人。
<说书人> “各位,这位是东海王的司马,陶峻陶司马。”
<说书人> 陶司马冲各位点头,他站得笔直,嘴角向下抿着,虽然没有说话
<说书人> 但是可以看出他对于这些文官礼节颇有不耐
杨牧 对于无聊的等待感到失去耐心
<说书人> 郡中同僚们一一向他行礼。郡守依然腆着肚子,神色忧郁。
杨牧 大概是患上秋季特有的忧郁暴躁综合症了
<说书人> 陶司马终于最先失去耐心,对你们摆摆手,说道
<说书人> “好了好了,说正事。都城中有人起兵叛乱,王上命我来嘱咐各地太守,务必组织好本地之防务,稳定民心,清点物资。”
<说书人> 你的同僚们听到这话,不少人脸色煞白。
杨牧 虽然心中大惊,但面上仍努力保持淡定
<杨牧> “唔……敢问陶司马,现在都城情况如何?”

<说书人> 陶峻打量了你一番,简短地回答了一句“都城形势仍在控制之中。”
<杨牧> “阁下既然能传达王命,那……”
<说书人> 他看着你,等着你的后话,他的眼神仿佛在说“那什么?”
杨牧 不接话
<杨牧> “不知与阁下一同出发的共有几人?”
杨牧 提了另外一个问题

<说书人> “不知这位大人询问军中之事是何用意。”
<杨牧> “咳咳,若阁下将这个也当成机密之事……吾等可不知该如何行事了”
<杨牧> “若上有险,吾等应立即商议救援事宜”
<杨牧> “若形势尚好,则以安抚民心为重了”

<说书人> 陶峻有些不满的神色,仿佛气恼你兀自发表见解,“这自不用你说,王上自有安排。”
<说书人> 郡守在一旁看着有话不敢说,同僚们也吊着心观望着。
杨牧 转向郡守
<杨牧> “郡守大人有何指示?”

<说书人> 郡守瞅瞅你,又瞅瞅司马,挤出个笑,“让我们先听完司马怎么说。”
杨牧 默不作声,看着陶峻
<说书人> 陶峻略有轻蔑地瞥了一眼郡守,小声“哼”了一声,继续说,“我此次前来,还有一件事,敢问在座哪位是杨牧杨内史?”
杨牧 有些诧异
<杨牧> “在下便是”
杨牧 从容说道

<说书人> 这回轮到陶峻有些诧异了,他再次好好打量了你一番,说,“我这里有东海王的一道旨意,让杨内史随我回去复命。”
<说书人> 郡守和你的同僚都又惊奇又不解地看着你。
杨牧 回想了一下东海王
<杨牧> “东海王的旨意?”
<杨牧> “不知是为何事要在下相随?”

<说书人> 你回想了一下,会稽郡属于东海王之封地,不过你还没见过他就是了。陶峻说,“具体的事宜,请杨内史跟我到一边说吧。”
杨牧 看了一眼郡守
<说书人> 郡守不敢不允,他点点头。
杨牧 觉得这个胖郡守不会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
<杨牧> “请。”
杨牧 跟上陶峻

<说书人> 你们两人在众人好奇的眼光中离开了。
<说书人> 你们来到一间偏室,陶峻说开了,“杨内史,其实在下也不太清楚具体经过,不过前几日王上似乎接到了皇上的什么消息。”
<说书人> “皇上让王上把你带去都城。”
<杨牧> “哦?旨意何在?”
<杨牧> “未得消息,吾可不敢擅动。”

<说书人> “啊,王上也料到你不会轻易相信。给,这是皇上手书。”
杨牧 接过来看
<说书人> 信是写给东海王的,上面写道:【吾儿,朕虔心向佛,治以仁爱。尝屡屡赦免正德叛逃之罪,复又招安侯景,然不想奸臣逆子恩将仇报,里应外合起兵谋反,令朕心碎。朕忆起,五年前策试中有一寒门士子,身着白衣,气宇非凡,后朕偶得老僧相告,此人乃与佛门有大善缘,朕闻此人于会稽任内史,姓杨名牧字芝苗。恳请吾儿携彼进京,此次大难,许是朕犯下之业障,此人或许可解之……】
<杨牧> “确是圣上手书”
杨牧 仔细辨识一番
<杨牧> “那阁下将于何时启程?”
<杨牧> “清点物资可非一日之功”

<说书人> “即刻便可启程。会稽之事务,杨内史大可留给郡守和其他人做,您要做的是和我面见王上。王上已整装待发,预计着与晋安王汇合后进京协助皇上。”
<说书人> “我已安排好行程,若今日启程,两日后可到南港,王上那时大概也在那里。”
<杨牧> “吾尚有事务安排,今日出发……”
<杨牧> “恐忙中出乱”
<杨牧> “不如歇息一晚,明日出发”

<说书人> “啊,这也可以,待您安排好家中之事再出发不迟。”
<说书人> “只是希望您能尽快。”
<杨牧> “那明日再出发吧,吾得尽快安排了”
<杨牧> “告辞。”
杨牧 快步走出偏室,向郡守汇报自己要离开会稽

<说书人> 陶峻回礼。他继续回去和郡守幕僚们嘱咐各项事宜。
<说书人> 郡守“啊、啊”地应着,一边嘟哝“诶呀,你不在了可怎么办……”
<说书人> 不过咕哝归咕哝,他也没拦着你,很快就放你走了。
杨牧 跟几位同僚交接一下自己负责的内容
杨牧 之后返回宅邸
杨牧 暗自感慨
<杨牧> “多事之秋啊”
杨牧 回到自己房间之后,抽出袖中的书信查看

<说书人> 你回到自己家里,有些冷清,父母外出,而自己还没成亲,这家里只有你一人和几个帮佣。
<说书人> 信从南港寄来,是王孝俨的。
<说书人> 【杨兄,近日可好。我辞官之后就久居南港,摆脱了朝廷纠纷,甚感清爽。】
杨牧 继续往后看
<说书人> 【想必你也知道了建康的叛乱,我父兄长居建康,身处漩涡之中,令我甚是担忧,又听闻传言说,侯景欲屠戮王谢,则更令我胆寒,王谢之命运,不知在何方,王谢之命数,不知还有几多。】
<杨牧> “乱世之中,又有谁能独避红尘外……唉”
<说书人> 【啊,似乎不应该跟你吐这些苦水。香兰又突发重病,而家医却能逃都逃了,我是不是也该想着什么时候逃走呢,啊,我好像总是在逃啊,让你见笑了。总之,你也要多保重自己,我想你应该不会有事的。对了,还有一事,博陵的崔吉来了,他说你父母已经被他家里人安顿好了,请你不要多挂心,倒是你自己要小心,如果你最近能抽空的话,可以来一趟南港,崔吉过几天就要走了。谨上。王孝俨。】
<杨牧> “看来南港……必须得去一趟了呢”
<杨牧> “此去……不知前路如何”

<说书人> 博陵崔氏,即是你父母投靠的世家,想必应该比较安全。
<杨牧> “下次再回来,不知道这檐下的燕子,是否还认得我”
杨牧 召集帮佣说明情况
<杨牧> “明日我就要前往南港,不知何时再回来……”

<说书人> 帮佣们听着你的吩咐
<杨牧> “尔等收拾一下吧,这宅子也该锁起大门了”
<说书人> “哎!”他们应下。
杨牧 指挥帮佣打点行装
<说书人> “老爷,您看需要带什么,不需要带什么?”
<说书人> ——————————且听下回——————————
« 上次编辑: 2021-04-19, 周一 02:03:22 由 河伯大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