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主题: 1120-1312年的圣殿骑士  (阅读 4947 次)

副标题:

离线 狄诺

  • 版主
  • *
  • 帖子数: 397
  • 苹果币: 0
1120-1312年的圣殿骑士
« 于: 2005-08-27, 周六 10:45:35 »
以下均为草译稿 未经修订润色

导言

笃信宗教的圣殿骑士过着一种基于祈祷的宗教生活,除此之外他们还立誓要保护基督徒和基督教领地不受非基督徒的侵害。他们建立起了宗教修会,基督教或“拉丁”教会承认他们的修会在社会中拥有特殊的权利与职责。所有的修会成员都身着特别的制服,或称“法衣”,并且在修会所属的地产中过着一种团体生活。他们按照教宗批准的教规行事,这教规阐明了他们的日常事务和生活方式。与圣殿骑士同时代的人们将他们视作战技高超、勇猛无畏的斗士,在守护基督教地区的战斗中身先士卒。圣殿骑士修会成立于1120年,后于1312年遭教宗解散。

圣殿骑士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之后随即出现。十字军于1099年攻陷耶路撒冷,城破后一些来自西欧的战士便留守城中。有一种说法认为,这些战士中的一支就开始在圣墓教堂中遵循宗教生活。人们都相信圣墓教堂修建的地点就是基督的空墓,这是基督教信仰最重要的圣地。由于前往圣墓的朝圣者在通向耶路撒冷的路途中经常受到穆斯林盗匪的袭击,因此这些战士认为新生的耶路撒冷王国更需要的人是战斗者而不是单纯的祈祷者。鉴于此,他们组建起了一支军事宗教兄弟会,并且立誓使用军事技能来保护基督徒。军事宗教兄弟会或“帮会”并不是一个新点子:一些曾参加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战士就组建过这类兄弟会,在作战时同进退,分配战利品时共富贵;而西欧也曾成立一系列的宗教骑士团来保护修道院不受强盗的侵袭。

1120年1月,这一小队战士前往纳布卢斯(西南亚巴勒斯坦地区的城市,在约旦河西岸——译者)由耶路撒冷王国全体神职人员组成的教廷议会,要求教廷正式批准他们成立自己的新团体。教会同意了他们的诉请,而耶路撒冷国王博杜安二世更将自己位于耶路撒冷圣殿山上的前阿克萨清真寺内的宫殿亦赐予了他们。圣地的西欧人(穆斯林称为“法兰克人”)将这座建筑称为“撒罗满圣殿”,故圣殿修会和圣殿骑士之名即是出于此典。要想成为教廷下属的真正宗教修会,这新生团体还得寻求教宗的批喻。1129年1月,法国东北部的特鲁瓦教廷议会给予了这道批喻。

圣殿骑士不仅仅保护十字军征服的地区(西欧人称为“海外领地”)中的朝圣者,还协助守卫十字军王国的边疆及对抗怀有敌意的邻人——不管他们是穆斯林还是别的基督徒。一些西方的统治者发现圣殿骑士对于他们的卫国抗敌也大有裨益,因此他们将伊比利亚半岛和东欧的一些边疆领土也交付给圣殿骑士来守卫。另一些远离边境的君主们则向圣殿骑士捐赠地产,以支持他们对基督教领地的守护。由于以上原因,圣殿骑士的主要军事行动大都发生在海外领地和伊比利亚半岛,而在整个今日的欧洲地区,圣殿骑士们则依靠经营农场、从事商业活动来为修会在边境的事业积累资金。

圣殿骑士的最高指挥官是宗师,由教中兄弟们在位于东方的修会总部中选出,此总部被称为“修院”。随着修会的领土日益拓展,教中兄弟们发展出了一种层层向下的管理机制。修会的土地被划分成若干个省区,每省区置于一位被称为“大统制”的管理者的监管之下。在每个省区内,修会的地产都以圣殿骑士辖所(用拉丁术语来说就是“圣殿骑士修会的地方支部”)为中心来统筹组织,由一名称为统制的官员来统一管理。乡村中的典型的圣殿骑士辖所事实上包括一栋可供教中兄弟们住宿的大型农舍与大片的农用房屋,可能还附有一间小礼拜堂和若干为旅行者提供膳宿的建筑。圣殿骑士辖所是修会在每一地的产业的中央管理机构。位于偏远之地的产业称为camerae(拉丁语的“房间”——译者)或“房舍”,可能出租给佃户也可能由一名教中兄弟来打理。每处圣殿骑士辖所的统制都要将岁入的一定比例(称为responsion)上缴给省区里的大统制,后者再将这笔财物上缴到修会在东方的总部之中。每省区的大统制会年年召开教务大会——这条术语多指宗教团体成员的会议,在会上统制们需要出示帐目并支付各自的responsion。每隔几年,圣殿骑士修会便会召开一次最高教务大会,各省区的大统制都会带着本省区的responsion前来参加。会议的其它内容还包括任命新官员以及通过新法令。因此,尽管圣殿骑士团的成员在基督教领土内散居于各处,他们却能经由这种教务会议制度、以及东方圣殿骑士送致西方的定期时事信件来与总部保持联系。

圣殿骑士修会是第一支为了保护基督教领土而建立的军事宗教修会,在其之后仿效者甚众。在圣殿骑士获得教会的正式认可后,在耶路撒冷为贫苦朝圣者提供住宿、照料的耶路撒冷圣若望医护骑士团也于12世纪20年代开始资助军事力量来保护朝圣者。条顿骑士团于12世纪后期成立于艾可(以色列北部海法湾上一港口,在十字军东征时期被基督徒和伊斯兰教徒轮番控制——译者),另外在伊比利亚半岛和欧洲东北部也成立了一系列的军事宗教修会。这些组织都追随圣殿骑士最初提出的观念,即是通过与攻击基督徒的人交战来为天主服务,其中有一些组织还与圣殿骑士一样遵循教规行事。圣殿骑士在另一些方面也起到了作用:他们将东方的消息传递给西欧的基督徒,并且鼓励他们为教友们提供援助。尽管圣殿骑士最终没有能够成为海外领地的救主,但他们却用剑与献身精神延缓了它的衰亡。

圣殿骑士修会在14世纪初走向末路。在海外领地于1291年陷于埃及的马穆鲁克苏丹之手后,圣殿骑士在塞浦路斯岛重建了总部,希望组织一次新的东征。但是法国国王腓力四世却于1307年以崇拜异端和操习巫术之名控告圣殿骑士修会。这当然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词,但圣殿骑士修会却就此成了这位一心想解决自身经济政治问题的国王的牺牲品。对圣殿骑士修会的审判结果含糊其词,而教宗克莱门特五世也宣称这些控诉没有事实依据,但圣殿骑士修会的名誉已大大受损,因此教宗下令解散圣殿骑士修会,由医护骑士团接管其财产、同时也承袭圣殿骑士的使命来保卫基督教领土。军事宗教修会保卫基督教领土边境、对抗穆斯林的战斗在伊比利亚半岛仍然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随着沿岸的穆斯林海盗不断增加,用前圣殿骑士修会的财产组建的一系列新军事宗教修会也相继出现。

圣殿骑士是独一无二的吗?他们引发了基督教军事宗教修会的发展扩张,随意的旁观者可能会认为宗教战争的概念亦是由圣殿骑士所创造。然则事实上在圣殿骑士出现之前很久,圣徒战士的概念在东正教中就广为人知。许多世纪以来,拜占庭的希腊人一直十分尊崇圣乔治、圣Theodore Tiron、圣mercurius等等圣徒战士。他们这些人都是运用出众战技为天主服务的基督徒。这种“圣徒战士”的概念也不仅仅为基督教所独有。当基督徒军事修会刚刚起步时,由志愿参加的穆斯林组成的宗教军事组织rabat已经甚为强大,其所属的士兵就都曾短期担任教职、侍奉真主。更极端的例子是同时期的日本僧兵,他们自我武装起来投入战争,以保护僧院的财产。圣殿骑士并非僧人,因为他们并不居住在封闭的房舍之中;而他们的作战动机也不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私产,而是保护所有和他们信仰相同之人。圣殿骑士与rabat的战士、以及普通的十字军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点:他们终生为修会服务。圣殿骑士和后继的各个军事宗教修会将宗教战争这一熟悉的概念加以休整,使其能够与新的团体组织相适应。
 
All hail general Gruk!!

离线 狄诺

  • 版主
  • *
  • 帖子数: 397
  • 苹果币: 0
1120-1312年的圣殿骑士
« 回帖 #1 于: 2005-08-27, 周六 10:47:02 »
年表

1095 教宗乌尔巴诺二世号召发起第一次十字军东征。

1099 第一次十字军攻陷耶路撒冷,并建立耶路撒冷王国。

约1119 一群与耶路撒冷圣墓教堂关系密切的骑士创立了一个修会,旨在保卫耶路撒冷王国,打击穆斯林匪徒。

1120 这个新团体被参加纳布卢斯教务会议的圣职人员确认为合法修会,而耶路撒冷国王博杜安二世也将他位于前阿克萨清真寺内的宫殿——“撒罗满圣殿”赐予他们,“圣殿骑士”一名由此而来。

1128 特雷莎女伯爵允诺将位于葡萄牙抗击穆斯林前线的索里城堡赠与圣殿骑士团。

1129 在特鲁瓦(位于法国香槟地区)会议上,圣殿骑士团获得宗座的认可,并在修会内部确立了拉丁修道制度。

12世纪30年代初 明谷隐修院院牧伯尔纳多致《为赞美这新生骑士团体》一函于骑士团宗师于格·德·佩英,以资鼓励。

1131 巴塞罗那伯爵拉蒙·贝伦格尔三世将边界上的格兰耶那要塞赠与圣殿骑士。

1134 阿拉贡国王阿方索一世驾崩,他将王国遗赠给圣殿骑士、医护骑士和圣墓教堂的圣职人员。

1136-7 圣殿骑士获得叙利亚安提约基雅(现今土耳其的安塔基亚)北部的阿玛努斯边区。

1137英格兰皇后布洛涅的玛蒂尔达,即布永的戈夫雷和埃德萨的博杜安之侄女,将埃塞克斯郡大片土地赠与圣殿骑士。

1139 教宗依诺增爵二世颁布《绝佳馈赠》诏书,赐予圣殿骑士团一系列修会特权,使得骑士团的运作更有效率。

1143 阿拉贡的统治者巴塞罗那伯爵拉蒙·贝伦格尔四世与圣殿骑士达成协议∶骑士团在阿拉贡前线与穆斯林作战,以换取一定的城堡和土地。

1144 教宗塞莱斯廷二世颁布《圣殿的骑士》诏书,赐予圣殿骑士一系列修会特权;一年后,教宗尤金三世又颁布《天主的骑士》诏书,进一步扩大了骑士团的特权。

1147-9 第二次十字军东征。

1149-50 圣殿骑士在巴勒斯坦南部获得具有战略意义的加沙城堡。

1153 阿什凯隆城(现今以色列的泰勒阿什凯隆)被耶路撒冷王国的法兰克士兵攻占。

1163-9 耶路撒冷国王阿马尔里克(阿莫里)率军入侵埃及。

1177 耶路撒冷国王博杜安四世在蒙吉萨德战役中战胜埃及和大马士革的统治者萨拉丁。

1179 萨拉丁在迈尔季阿因战役中获胜。萨拉丁平毁了圣殿骑士位于加利肋亚北部的瓦杜姆雅各伯城堡。

1187 哈丁战役对十字军国家来说是场灾难,获胜的萨拉丁将所有被俘的圣殿骑士和医院骑士全部处死。他还攻陷了耶路撒冷,圣殿骑士团失去了它的总部。

1189-92 第三次十字军东征。

1191 圣殿骑士在阿克(如今以色列的阿卡)建立新的总部。

1191-1216 圣殿骑士与基里基雅亚美尼亚国王利昂在阿玛努斯边区时打时停。

1204第四次十字军攻占君士坦丁堡(如今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圣殿骑士获得位于希腊的土地。

1217-21第五次十字军在巴勒斯坦和埃及发动了一些战役。

1218 圣殿骑士和一些十字军在阿克以南建造了朝圣者城堡(如今以色列的阿特利特)。

1228-9 腓特烈二世的十字军。腓特烈二世皇帝通过谈判收复了部分耶路撒冷,但是圣殿骑士团原总部所在地圣殿山却并未包括在内。

1229-30 阿拉贡国王海梅一世从穆斯林手中夺取巴利阿里群岛,他的军队中包括了圣殿骑士。

1230 圣殿骑士团在波希米亚(如今的捷克共和国)获得了第一份地产。

1233阿拉贡国王海梅一世入侵穆斯林的瓦伦西亚王国,他的军队中包括了圣殿骑士。

1237 圣殿骑士团在试图从阿勒颇的穆斯林手中夺回安提约基雅公国的达布萨克城堡时遭到惨败。

1239-40 香槟和纳瓦拉的特奥巴尔德的十字军。

1240-1 康沃尔伯爵理查德十字军。

1240 圣殿骑士开始重建位于加利肋亚北部的塞费德城堡。

1241 蒙古人入侵匈牙利和波兰,击溃了基督徒防御力量,也包括圣殿骑士团。

1244 耶路撒冷落入科瓦里斯缅突厥人手中。在拉福拜战役中,巴勒斯坦法兰克军队惨败于埃及与科瓦里斯缅突厥联军。

1248-54 法王路易九世的十字军在埃及和巴勒斯坦发动了一些战役。

1250 十字军在埃及的阿尔-曼苏拉战役中被击败,许多圣殿骑士被杀。

1260 埃及马穆鲁克骑兵在艾因贾鲁特战役中击败蒙古人。

1268 巴伊巴尔攻占安提约基雅。

1270 路易九世的第二次十字军来到突尼斯。

1271-2 英格兰王子爱德华的十字军。

1274 里昂第二届大公会议曾讨论组织新一次十字军的问题,但不了了之。

1289 埃及苏丹卡拉文攻克的黎波里。

1291 卡拉文之子阿尔-阿什拉夫?卡利攻占阿克,耶路撒冷拉丁王国灭亡。圣殿骑士撤离朝圣者城堡、西顿城堡和托尔托萨(如今叙利亚的塔图斯)城堡,将总部迁至塞浦路斯。

1302 属于圣殿骑士的鲁阿德岛(如今叙利亚的艾尔瓦德岛)落入埃及苏丹阿尔-马里克·阿尔-纳西尔·穆罕默德之手。

1306 塞浦路斯国王亨利二世被其弟提洛勋爵吕西尼昂的阿莫里驱逐。圣殿骑士支持阿莫里。

1307 法王腓力四世下令逮捕圣殿骑士团员。

1310 塞浦路斯国王亨利二世重新掌权后拘捕岛上的骑士团员。

1311-1312 在法国维埃纳召开大公会议。

1312 教宗克莱孟五世颁布《至高者之声》诏书,下令取缔圣殿骑士团。随后又颁布《防患未然》诏书,将圣殿骑士团的财产移交给耶路撒冷圣若望医院骑士团(即医护骑士团)。

1314 圣殿骑士团的两个重要领导人∶宗师莫莱的雅姆和诺曼底地区统制沙奈的若弗雷,被烧死在巴黎的火刑柱上。

1316/17 圣殿骑士团元帅艾梅·德塞利耶和一些骑士团员以及塞浦路斯国王亨利二世的其他主要对手都死于狱中。

1319 蒙特萨骑士团在瓦伦西亚王国建立。这个新团体获得前圣殿骑士团和医院骑士团位于瓦伦西亚的财产。在葡萄牙建立的救主骑士团获得前圣殿骑士团位于葡萄牙的财产。
 
All hail general Gruk!!

离线 狄诺

  • 版主
  • *
  • 帖子数: 397
  • 苹果币: 0
1120-1312年的圣殿骑士
« 回帖 #2 于: 2005-08-27, 周六 10:48:47 »
征募与入会

圣殿修会内有着各色人等。由于修会的中心职能是保护基督徒,所以会中最重要的成员是战士。地位较高的战士都拥有骑士身份,他们都在某种正式或半正式的仪式上获授这种职位。在圣殿骑士刚开始出现的1120年,“骑士身份”这一概念在社会中尚不稳固,而许多骑士的社会地位实际也并不高。但是到了修会被解散的1312年,骑士地位在信奉基督教的欧洲地区已变得十分重要,只有父母都出自骑士家庭的应征者才能以骑士身份来加入修会。

不拥有骑士身份的战士在拉丁语中称为servientes,在法语中则叫做sergents,通常都译做“军士(sergeants)”,但其字面上的含义是“仆人”。军士们在战场上支援骑士们作战,但他们并非都是战士。军士一词同时还用来称呼那些为修会服务,但并不参加作战的教众,例如工匠和劳工。

修会中还有为教众的宗教需求服务的教士,他们负责倾听告解、举行弥撒、以及向天主祈祷。欧洲的修会中还会有修女——因为圣殿修会也统管有一两所女修道院。另外还有一些称为“教中姐妹”的女子居住在修会中男子的宿舍附近或其中,她们全都立誓出家修行,与修会中的男性成员是隔离开的。这些教中姐妹的职分是通过对修会事业的祈祷来为战士们提供灵魂上的支持。修会不需要她们也上战场,因而她们的生活和传统的修女十分相似。除了上述这些之外,还有大量和修会过从甚密的男女准教众,他们定期向修会捐献金银财物,也可能希望日后能加入修会,但当前却尚未立下完全的入教宣誓。本书描绘的侧重点是修会中的战士们。

修会的绝大多数成员都是成年后入教的。教规宣称,不应当接受孩童入会。尽管有些孩童在修会中长大(例如孩子的双亲早逝,他们将孩子托付给修会照料),他们成人之后却没有义务一定得加入修会。修会创始者的原意是只让有本事上战场的成年人入会。多数人加入修会时都在二十五六到二十八九岁之间,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十几岁时入会,更有甚者十岁出头就成了教中兄弟。当然,也有些人是在军中长期服役或是担任世俗官职多年之后,才在老年时加入修会,这是入会者年龄段的另一个极端。这些人通常不会去上阵作战,而是在西方的修会中安度晚年。人们也可以短期加入修会成为“短期教众”,而后再返回自己的家族宗室。

每个入教者都有着自己的动机。教众们很少详细准确地记录下自己的入教原因,但有时候这可以猜测出来。显而易见、并且占压倒性多数的入教原因是为了帮助修会保护海外领地上的基督教圣地。基督徒们认为唯一的圣子耶酥曾经在这些地方生活、受难、复活升天。所以他们认为万事之首就是必须保护这些场所不受非基督徒的侵袭——基督徒们认为非基督徒的存在会玷污这些圣地。另外他们还认为必须保护基督徒朝圣者安然抵达圣地。当圣殿骑士建立起宗教修会之后,拉丁基督徒们都认为为修会服务即能扫除本人的一切罪愆、与天主为伴,从而在死后直升天堂。另外,在与穆斯林作战时捐躯是一种殉教行为,亦能立刻升入天国。由于当时人的生命可能短暂而不稳定,所以一般说来人们即使无法如何提高生前的生活环境,也都很迫切地想确保死后能够获得幸福。光荣地战死沙场能够使威名流传后世,这远远胜过因疾病或饥饿而默默无闻地辞别人间。

许多人加入圣殿骑士修会的原因是他们曾经到过圣地朝圣,并且目睹教众们无畏地与穆斯林交锋;也有些人曾经遇到修会成员在欧洲各地游历、宣扬修会在基督教领土边境的事业并请求听众给予慈善的捐献。不过一些特定的事件会促使一个人去下定决心入会。

有些人入会是为了逃避家庭中令人难以忍受的境况——例如爱妻与世长辞。在12世纪三十年代初,一位来自第戎的法国骑士盖伊·柯奈利就是因妻子罹患麻风病而加入修会。他将妻女托付给第戎的修道院长和修士们照料,把土地也赠予了这些修道者,随即便奔赴耶路撒冷,终其一生为天主而战。也有些战士在生死之间为了赎罪而加入修会:一份中世纪的报告中提到,1185-89年间的圣殿骑士团宗师杰勒德·德·莱德弗特就是在耶路撒冷身患重病时加入修会的。

其它的一些动机就更加地世俗化。一些既没有遗产也没有其它赖以维生手段的战士就把加入修会看作一项很值得从事的职业。修会的成员能够有机会行使职权并获得提升,因此缺乏显赫背景、社会地位相对较低之人也可能获得相当可观的权势。在外人眼里,修会中的生活可谓是舒适惬意的——世俗社会中的许多战士都过着不稳定的日子,而教中兄弟们却有人供养、衣食无忧。在1309年对英吉利圣殿骑士的审讯中,tadcaster的教众休声称他曾在修会中担任掌匙官(claviger)一职,并且曾申请入会。有些人因其族人是修会成员而被引入修会;另一些则是因雇主入会而作为其伙伴或仆从一并加入。可能还有些人入会的原因是想四处游历,并且亲眼目睹一下圣地。

接纳那些一旦亲身体验过会中生活就打退堂鼓的人入会对修会是没有好处的,因此教规有令,入会并非朝夕之能。希望入会者在申请之后必须等待一段时日,期间教众们将评估其入会动机,而他本人则开始研习教规。考察期满后,若是此人在修会看来适格,且仍旧有入会意愿,便能获准加入。但由于修会在海外领地的战场上减员严重,因此这条规定很快便被废止,看似适格的申请人会立刻获得完全的成员资格。

早年的圣殿骑士修会禁止被开除教籍者——即是因犯罪而被基督教教会扫地出门的人——入会,但是外界认为修会对于有罪的骑士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改过自新之地,因此事实上还鼓励他们去加入修会。早期圣殿骑士的一位资助者、法国中东部地区clairvaus的西多会大修道院院长伯纳德在12世纪三十年代时写到,盗匪、杀人者和其他罪犯前往圣地与穆斯林作战一事是一种双重的福祉:他们的邻人们乐于见到他们远走他乡;而耶路撒冷王国的法兰克人则因为得到他们的援助而欣喜。因而西方的法庭便一直将处刑的骑士送往圣地,去为了保卫耶路撒冷而战。举例而言,教宗honorius三世在1224年就要求圣殿骑士团宗师接收一名曾经杀死一位主教的骑士伯特兰在修会中服役七年来赎罪。这种不是因追求宗教使命、而是作为对谋杀之类重罪的惩罚而入会的成员容易引发军纪方面的问题。教会的判决令与习惯法中列出的需要悔过赎罪的罪名包括教众互相斗殴、杀害基督教商人、盗窃基督徒的财物等等。教规中对于罪行的惩罚方式有鞭笞和终生监禁,这听起来十分严苛,但为了维持纪律却是必不可少。

对于宗教修会来说,尽管收取入会费是违反教会法令的,但大多数修会都希望申请人能够在入会时支付一笔捐助款。在对圣殿骑士的审讯过程中,一些教众声称他们在加入圣殿修会时都支付了一笔费用。这笔费用被称为passagium,其原意是用来作为新成员前往圣地的旅途开支——加入医护骑士修会的人们也要支付一笔类似的费用。一位来自道尔顿的英格兰教众罗杰声称自己就曾支付了60个银马克,这相当于40镑。

接纳新教众入会时需要用到一系列的仪式,这在那些记载有修会教规、法令、习惯法和判决书的手抄本中都有提及,另外有一些专门负责接引新人入会的教众来执行这些仪式。在1307-1312年对修会的审判中,法庭断称这些仪式总是在夜间秘密进行,但许多教众的陈词都一致宣称入会仪式通常都举行在拂晓或早晨。这一时刻可能是为了行事便利——在开始一天的工作之前进行仪式——也可能具有象征意义,象征了进入宗教修会中的崭新生活。一些教众声称入会仪式中没有外人涉足,但一位叫做威廉·瑞文的英吉利教众却宣称在他入会时除了圣殿骑士之外还有百余位外人在场。入会仪式通常由省区级的统制来主持,并且在召开教务大会时在当地圣殿骑士辖所的礼拜堂中进行。但其它合适的房舍也能用来举行仪式,来自scotho的英吉利教众威廉声称自己就是在宿舍内获准入会的。

在入会志愿者出席教务大会之前,两三位年长的教众会向其介绍会中法度、修会的事业、平日的艰辛困苦、以及种种戒律,借此看看此人是否清楚地了解将要面对的生活。若是他仍旧希望加入,他们便会查问此人在外界是否还须承担各种义务:有否婚配、有否宣誓加入其它宗教修会、是否有债务在身、身体是否强健之类;除此之外,教众们还须此人证明自己在法律上是自由之身。若是入会志愿者能够证实没有其他人对他拥有所有权,那么入会仪式就可以继续下去。

然后,申请人就出席教务大会,正式要求加入修会。会议主持人会向其解释说,尽管修会中的生活在外人眼中十分舒适安逸,但事实上入会者不得不遵从命令、去一些自己不希望去的地方、以及做一些自己不希望做的事情。

"汝眼中之物皆为表象。汝见吾等出有千里良驹代步、身挎宝剑强弓,入有佳肴美酒为伴、衣履雅致,窃以为汝今生将无虞乎?叹汝尚不知教中清规戒律之严苛也……"

这“严苛的清规戒律”会反映出申请人此后一生中的生活境况。骑士们会被派驻到遥远的国度中,还不一定是那些他们希望去到的地方(比方说被派去镇守亚美尼亚而不是艾可);而军士们则可能要去从事养猪之类的卑下工作。修会会告诫申请人,只有远离罪恶之世、为天主服务、以及忏悔赎罪才是正当的入会理由。他必须像奴隶一样为修会服务。

若是申请人仍然乐于继续,那么教众们便让他离开教务大会去祈祷,而剩下来的人们则开始讨论是否要准其入会。若是决心吸纳此人入会,那么他会被召回会议上,再次接受严格的盘查,以免他俗务未了,入会后又遭外人追缉。申请人会受到修会的警告:若是他在此节中虚言瞒上,日后会遭驱逐出教的惩处。

若是修会对他的回答感到满意,便会要求他向天主与圣母玛利亚起誓,誓言的内容包括遵从宗师的命令、禁欲、不拥有私产、维护修会的传统与习俗、为征服“耶路撒冷的圣地”而服务、只有在得到宗师与修会的命令后才能够离开修会、以及永远不涉足于“基督徒会被不正当地剥夺财产之地”。当申请人对以上事项都立誓遵守之后,会议主持人便会欢迎他入会,在他肩上覆以修会的披风,并为他系上披风的系带。这时申请人还可能获得一条象征贞洁的羊毛绳索腰带,以及一顶教士式样的软帽。然后牧师开始祈祷,主持人和牧师都对新成员施以接吻礼。新教众就像中古学生在老师面前一样席地而坐,主持人会宣读一通修会内部的教规和习俗,并让新教众有问题便提。最后主持人会祝福这新加入的兄弟,让他离开会场。
入会之后,新教众并不一定要留在加入修会的那所圣殿骑士辖所中,而是会被派遣到那些需要他效力的地方。道尔顿的教众罗杰于1305年在沃里克郡balsall的圣殿骑士会所中加入修会,旋即被派驻剑桥郡denney,负责打理denney统制管辖之下的一座偏僻农庄。与此大不相同的例子发生在罗伯特·德·拉·摩尔身上,这位骑士大约在1304年于赫特福德郡dinsley的圣殿会所获准入会,后来被派往塞浦路斯。或许那些武艺高强的新教众都被直接派往海外领地,而经验丰富的官员则留在欧洲管理修会的产业。

修会允许每位教众拥有一名侍从,平素为其照料马匹与装备,战时则协同出征。部分侍从受雇于修会,但也有些是“为了慈善事业”而义务在修会中短期服役,将之视作一种宗教服务。另有一些侍从已经是修会成员,在会中拥有军士的身份。修会同时还雇佣一些佣兵。教规称这些佣兵为turcopoles,他们是轻装骑兵,由一位称为turcopolier的官员指挥。修会在需要的时候就会去雇佣这类佣兵,并且按照通行的市场价格来支付报酬。

尽管圣殿骑士常与十字军并肩作战,但他们自身却并非十字军。十字军立下的誓约只在短期内有效,而军事宗教修会的成员则立誓终生为之服务。若是实在无法习惯修会生活时,他们也可以请求上级将他们转调到其它的宗教修会中,但尽管如此,人们却总是期望他们去加入更严格的修会。任何逃离修会的人都会遭到追捕,被带回修会后会因身为“基督大业的逃兵”而饱受惩罚。

 
All hail general Gruk!!

离线 狄诺

  • 版主
  • *
  • 帖子数: 397
  • 苹果币: 0
1120-1312年的圣殿骑士
« 回帖 #3 于: 2005-08-27, 周六 10:49:25 »
训练

圣殿骑士的规章制度与习惯法中均未特别涉及如何去进行训练。只有些文件中提到了宗师准许教众们去赛马或比武。规章禁止教众们在进行马上枪术比赛时投掷骑枪,因为这样做有令人受伤的危险。教众们被禁止参加狩猎——尽管这是一种提高马术的传统方法——这部分是因为狩猎属于世俗的娱乐消遣,部分也是因为狩猎活动有致伤的危险。教规也提及了教众骑马出外作乐的事项,但教众们的平素的日程表乃是根据六世纪时nursia的圣本尼迪克特为其位于意大利monte cassino的修道院拟就的日程表所变化而来,其中并无关于军事训练的内容。推测起来,凡是既不用在礼拜堂内祈祷又不用参加教务大会的时间段,教众们大概都可以用来进行军事训练。这些可用时段包括比如第三时祷告(tierce,举行第三时祷告仪式所指定的一天中的时间通常是太阳升起后第三个小时,约九时正时——译注)和第六时祷告(sext,举行第六时祷告仪式所指定的一天中的时间通常为日出后第六个小时或中午。第六时祷告仪式是七段规定的祈祷时间中的第四段——译注)之间,以及下午第九时祷告(nones,举行第九时祷告仪式所指定的一天中的时间通常为日出后第九个小时,约为下午三时。第九时祷告仪式是七段规定的祈祷时间中的第五段——译注)之后一直到黄昏。

中古的西欧一向缺少有组织的军事训练。12和13世纪时,西欧的高级指挥官们很少会去视察军队的训练,将士们得自己负责组织进行个人的操练。圣殿骑士的规章认为那些以骑士或作战军士身份入会的教众应该已经是受过作战训练的战士,宝剑长枪娴熟、马战步战均可胜任,并且在开赴圣地为修会作战前应该已经在欧洲经受过战火的磨砺。教规还暗示道,既然这些教众都身为精力充沛的战士,那么他们就应当热衷于参加赛马和枪术较量活动;而宗师的职责不是指导教众们进行练习,而是对练习加以规范管理,以免人员或马匹受伤。

圣殿骑士的规章还提到了对十字弓的使用,他们在骑乘或步战时都能够击发十字弓。在加入修会之前,圣殿骑士们可能就已经学会了如何使用这种武器。和其它的练习一样,圣殿骑士要想在战时有效地使用十字弓,就离不开平素的刻苦训练,但修会的规章并未提及如何去组织进行这种训练,而只说到教众们经常“拉开十字弓来赌个胜负”。他们或许是对着目标射击,然后比较成绩的优劣。教规试图对教众可以用来下注的东西进行限制,而不是全面禁止他们赌博,这暗示了一刀切的禁令几乎是无可能贯彻实施的。

修会的规章还列出了教众应当如何行军、如何与敌人交战,但并未规定他们在开赴战场前要对此多加习练。与他们同时代的作者们记录了圣殿骑士排成紧密的eschielle(连队)对穆斯林的阵地一齐展开冲锋,使敌军向左右两旁溃散,然后其它的基督教军队便紧随其后长驱直入。进行这样的冲锋时,战马彼此紧靠、以同样的速度来精确地移动,缺乏大量练习的话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同时代人对于圣殿骑士冲锋势头的评论、以及穆斯林对圣殿骑士冲锋的畏惧,无一不说明他们对于此道的娴熟。西方的骑士们并不以紧密的楔入型冲锋阵势和严明的军纪而闻名,因此这些战斗技巧很可能是圣殿骑士加入修会后才习得的。圣殿骑士是从一再历练的战斗中学到了这种机动性呢,还是平素得到宗师的允许在赛马、比武时操习了这纪律严明的冲锋?后者的可能性比较大,但我们无法去确定。

圣殿骑士的主要成员是骑士,他们的典型战法是用剑和骑枪在马背上作战。修会的规章在关于作战的情形下只提到了骑兵,这说明了步兵对于修会的重要性不大。没有武装的修会军士若是愿意的话亦可出战(大概都是步战),但修会的规章中没有任何针对他们的指导命令。规章指出,统制可以为那些担任工匠的军士购买突厥武器(可能与法兰克武器相比之下较为轻便),这说明普通军士也得作战。但规章没有说明他们在战役中将担当怎样的角色。
修会的军事行动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穿越敌军领土进行快速突击,在这种情况下骑乘的战士在速度和机动性上就具有双重的优势。而步兵就会拖慢突袭队的速度。鉴于此,很可能修会在战场上就相对较少使用步兵,而是给予支援部队马匹,将其作为轻骑兵和马弓兵来使用。
 
All hail general Gruk!!

离线 狄诺

  • 版主
  • *
  • 帖子数: 397
  • 苹果币: 0
1120-1312年的圣殿骑士
« 回帖 #4 于: 2005-08-27, 周六 10:50:20 »
外貌与装备

修会1129年的规章写明了教众们在身无军务时该如何穿着。他们的服装着重于实用与简朴。有一位称为drappier(织司)的官员专门负责确保东方的教众们能够领到必要的衣物。根据13世纪手抄本的插图,教众们平日的衣装样式与修道士类似。他们身着深色的长外衣或披肩,这种外衣长及踝、衣袖收紧、在腰部束以腰带。在某些画稿中,这种外衣还具有用同样的深色布料制成的风帽。教众们还会戴一顶当时典型教士式样的深色软帽。他们脚踏没有任何花饰的便鞋。修会的所有男性成员还具有一个特别的认记:他们蓄须并留短发。当然,这种盖过耳际的头发以21世纪初的标准来看还是相当长的。
在长外衣上,教众们还会披一件披风,这是一种轻质的斗篷,因为它是修会成员独特的制式服装,所以亦称“法衣”。骑士们都身披象征纯洁的白色披风,而军士们则身穿黑色或棕色的披风。由于当时人都相信圣殿骑士们为了侍奉天主、捍卫基督教而奔赴沙场,为教捐躯,所以教宗eugenius三世(1145-53)允许他们在披风左胸的位置佩带一枚象征殉教的红色十字。修会不允许教众们在披风上添加各种时髦的花饰,但同意他们为了保暖而在冬季使用绵羊皮衬里的披风。

教众们在外衣下穿有一件衬衣,通常是羊毛织成的。但由于中东地区气候炎热,他们获准在夏天使用亚麻布制的衬衣。在衬衣外,他们会拦腰束一条羊毛索制成的简单腰带,这象征着贞洁。他们在腿部穿有羊毛布制成的马裤、以及羊毛护腿或紧身裤。教规认为,教众们在夜间应当和衣而睡,只除下外衣和护腿。休息时完全除尽衣物会被认为是一种自我放纵、屈从于肉体享受的行为,无论是对笃信宗教之人或是纪律严明的战士来说都不适合。教徒不应当自我纵容;而战士更是应该枕戈待旦,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修会的hierachical statute列出了应当发放给骑士们的甲胄,这道法令可以追溯到耶路撒冷1187年失守之前——有可能成文于1165年前后。圣殿骑士在甲胄下穿有一件带衬垫的紧身短衣或是无袖短锁甲,这件衣物本身就可以作为一层额外的护甲来保护穿戴者免遭敌人的钝击所伤。在这层衣装之上,圣殿骑士穿有一件包括锁链手套、锁链兜帽和锁链护腿的长袖链甲衫,称为锁子甲。锁子甲外还披有白色的罩衣,这既能防止烈日直晒金属盔甲,又能使骑士们展现修会的象征标记、从而起到在战场上区分敌我的作用。教宗gregory九世在1240年写到,骑士们曾经在盔甲外穿有修道院式的外衣,所以上文提到的“罩衣”很可能是件法衣。在甲胄外罩以修道院式的外衣能使教众们在战场上互相辩识,并且和其他的战士们区分开来,但这种外衣对他们的动作多少有些限制。

圣殿骑士们在锁链兜帽上还戴有一顶头盔——12世纪60年代的头盔对于面部没有什么防护,但13世纪手抄本插图和佩鲁贾(意大利中部一城市,位于罗马北部、俯瞰台伯河的丘陵地带。埃特鲁斯坎人的一个重要的定居点,约于公元前 310年被罗马人攻陷。 公元 592年成为伦巴第公国,12世纪成为自由市——译注)圣bevignate堂中源自13世纪40年代的壁画则都描绘了头戴全封闭式头盔的圣殿骑士。作为另一种选择,圣殿骑士也可以使用一顶chapeau de fer。这种头盔或称锅式盔,呈圆锥形,具有一道较宽的帽檐来偏折开敌人的攻击。他们的双脚也包裹在锁链甲中。与“和平时期”的衣装一样,圣殿骑士的甲胄都十分简单朴素,没有象当时流行的那样镀上黄金或饰以珠宝。圣殿骑士与世俗骑士不同,他们都立誓放弃个人财产,另外他们的作战目的不是为了个人名声,而是为了天主和修会的荣耀。

圣殿骑士使用当时西方骑士的标准武器。他们携带一柄当时的阔剑和一面盾牌。修会圣bevignate堂中的壁画描绘了一位圣殿骑士携有一面三角形盾牌,盾面上是圣殿修会的黑白二色纹章和一道黑十字图记(不是修会常用的红色十字)。法国cressac-sur-charente的圣殿修会礼拜堂中12世纪的壁画则描绘了甲胄外披有白罩衣、胸佩十字标记、手持鸢盾的战士们骑马出征。由于这些骑士盾面上的图案花样繁多,因此尽管他们的白色罩衣上有着十字架,他们却不一定是圣殿骑士。修会还会向会中的战士们分发一支骑枪、三把长短各异的刀具(一把匕首、一把餐刀和一把小刀)、以及一柄“突厥式”硬头锤。骑枪的枪身是木制的,岑木因其兼具刚性与韧性而成为首选。骑枪的长短粗细往往各不相同,但马上使用的骑枪平均长度在四米上下(13英尺)。教规还提到教众们拥有十字弓,以及除了硬头锤之外的其它“突厥式”武器,这些突厥武器可能是战利品、也可能是在当地购买而得。由于突厥人是快速机动的轻装骑手,所以这些武器可能与欧洲武器相比更为轻便。

对于修会使用的十字弓,教规中并没有详细的描述。但我们可以假设教众们总是希望使用能获得的最精良的武器,因此在12世纪晚期他们使用的十字弓可能是具有角质材料的复合弓而不是木弓,因为前者比后者重量更轻、体积更小。与弓相比,十字弓的优点在于相对缺乏经验的使用者也能熟练运用,而且其威力远较普通弓箭为大。在进行攻坚战、或者大队十字弓手在战场上同时作战时,十字弓的威力极大,因为其箭矢能够穿透锁链甲。但是拉开弦索、用机簧固定、然后放置箭矢准备发射的整套过程(称为“上弦”)比拉开普通的弓弦要费时费力得多。随着十字弓的杀伤力在12与13世纪的不断提升,人们发展出了一套更为有效的上弦方式:十字弓的头部加装了一个能够踏入一足的“镫形环”,而弓弦则固定在使用者腰带上所悬挂的一个钩状物上。上弦时,使用者一面用脚踏住镫形环,一面抓紧钩状物将弦索拉开。我们可以合理地推测,修会中的骑士与军士们在攻城或必须步战时会使用这种武器。

修会的后期教规中没有涉及圣殿骑士的作战“制服”,但教宗gregory九世曾于1240年前后致函圣殿骑士,谈及了这个问题。尽管教宗本人并非战士,但作为天主在人世间的代理人(正如同拉丁基督徒相信的那样),他得为修会的福利负责——因为圣殿修会致力于侍奉天主。他同时还有权批准修会对自身的教规和习惯法作出更动,这包括了修会作战时使用的衣甲样式。由于圣殿骑士身穿的法衣会妨碍手臂的动作、使教众们容易为敌人所伤,教宗同意他们在甲胄外改穿一种胸口位置有十字标记的大罩袍。在修会圣bevignate堂的壁画中,圣殿骑士在甲胄外没有任何衣物,所以大罩袍的样式很难确认,但这有可能是一种无袖的罩衣。

根据修会的法规,军士的甲胄要比骑士的更为轻薄短小。他们可能在甲胄下穿有一件带衬垫的紧身短衣。军士的链甲衫是无袖的,锁链护腿也不包裹住脚部(这样能够更便于行走,所以他们常徒步作战),另外他们头戴锅式盔而不是全盔。他们身穿黑色罩衣,前胸后背都有红色十字标记。军士的武器和骑士相仿,但由于他们在战场上归turcopolier统御——担任此职的军官亦一同指挥轻装的佣兵turcopoles——所以与他们的甲胄大概比骑士更单薄,所骑乘的马匹也都是轻型马。

在骑士的所有装备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他的战马。战马不但是身份的象征,还能使骑士高速机动地行进,并且在作战时拥有高度带来的优势。圣殿骑士的规章和法令规定了每位教众可以拥有的马匹数量。从理想上来说,一名骑士需要一匹以上的战马,以供第一匹战死后更换使用,另外他还需要一匹骑乘用马和一匹驮马。一位圣殿骑士最多可以拥有四匹马:两匹战马(destrier)、一匹骑乘用马(palfroi)或骡子、以及一匹驮马(roncin)。他还至少需要一位侍从。每位军士只有一匹马,而且没有侍从。但诸如司礼属官?under-marshal或掌旗官之类拥有军事指挥权的军士则可以拥有两匹马匹和一位协助他的侍从。

骟马或牝马可以充任骑乘用马,但只有牡马才能作战马。根据12至15世纪中虚构的文学作品来看,中世纪的战马都十分高大威武,但考古发现和中世纪的画作都表明了马匹实际上都不超过十五掌幅高(肩部高五英尺),所以骑士们可以和他们的战马并肩而立。

马具和教众的甲胄一样,朴素而不加装饰。修会禁止教众们在没有受到许可的情况下来按个人喜好改装马具(例如截短马镫的皮带)。12世纪的修会法令中就提及了笼头、马勒、缰绳、鞍座、肚带、马镫、鞍垫等诸多物事。每位骑士和侍从都各自拥有一个收纳水杯、扁瓶、碗匙等个人用具的鞍囊,以及一个盛放链甲衫的皮袋或铁丝网袋。各种资料都没有提到马匹使用的护甲——这要到12世纪后期才开始普遍使用。在圣bevignate堂12世纪40年代之后的壁画中,圣殿骑士的战马身披马衣,马衣上的纹章和教众们的一致——黑白二色,上绘十字图记。但是这些战马看上去并未披挂着金属护甲。这样一来,战马比较容易被敌人的武器所伤,但速度则较披挂金属甲胄的马匹为快。当圣殿骑士们于1308年在塞浦路斯锒铛入狱时,当局曾编制了一份他们武器盔甲的库存清册,里面说明了修会既拥有战士的甲胄,也拥有战马的护甲。

修会的marshal统管修会所有的武器盔甲。所有这一类的礼物、遗赠和战利品都必须上缴至marshal处。修会的装备中定然有相当一部分出自这些礼物和战利品,不过修会也拥有可以制造装备的工场。教众们在没有经过允许的情况下不能私自从这些工场中拿取武器盔甲。Marshal同时还统管所有的马匹。修会在东方使用的马匹通常都是较为重型的西欧战马,而不是穆斯林使用的轻型马。当西方的马匹运到后,marshal必须对其进行检视,另外他还负责将马匹分拨到需要的地区。教众们不能要求将某一匹特定的坐骑收归己用,但若是分派下来的马匹不合用,则还是可以将其退还修会。修会的规章中还指出,marshal有权购买各种牝马与牡马,这间接地表明了修会也自行繁殖一部分所用的马匹。但不像兴建了一系列养马场的条顿骑士团那样,圣殿骑士修会的规章只是很简略地提到繁殖马群的事宜。

教众们要负责养护照料自己的坐骑,并且保养好自己的武器。马匹不应当被驱策得过度劳累,并且要保证得到正确的喂养。教众们不能在铁砧之类的硬物上试剑,以免折断;也不能随处乱丢装备,因为这样会有损坏或丢失的可能。遗失武器的教众会受到惩罚:根据加泰罗尼亚语版教规第157款和判决记录,一位由于疏忽而丢失佩剑和弓的教中兄弟玛黎就受到了驱逐出会的惩戒。类似的情形还有,杀死坐骑、弄伤坐骑或致使坐骑遗失的教众会“受到教中诸兄弟的评审”(教规第596款),也有被逐出教门的危险。尽管修会富可敌国,但其用于装备和人员的开销也及其庞大,因此无法承受因粗心、不负责任而导致的财产流失。
 
All hail general Gruk!!

离线 ilmyn

  • Lv3猫头人雅威牧师
  • 版主
  • *
  • 帖子数: 1333
  • 苹果币: 0
    • http://ilmyn.spaces.live.com/
1120-1312年的圣殿骑士
« 回帖 #5 于: 2005-09-23, 周五 23:51:09 »
得个空,顶上去。

信仰与归属

圣殿骑士都是严守教规的天主教徒,但是身为武夫,他们几乎从不用笔描述自己。所以我们只能从旁人的著述中对圣殿骑士们的信仰获得大体印象。不过在骑士们的艺术创作——比如西欧修会教堂里的壁画——和1307至1312年间教廷所作的异端案笔录中我们也有所发现。当时在法国进行审讯时,为让骑士们认罪而采取某些措施所获得的口供,如今看来非常“不可靠”,任何现代法庭都不会采纳它们。但是这些口供里包含的一部分信息却是可信的,尤其当它们获得来自修会外部的资料的佐证时。

这批证据显示了圣殿骑士的信仰与西欧当日其他骑士一样虔诚而率真。尽管牧师们拿不准那些整天浴血杀戮的人能否取悦天主并荣升天国,但这些战士却对此坚信不疑。在史诗文学里,战士这一角色显得高贵而显赫,而战斗就是他们对天主应尽的义务之一。甚至有人认为,对天主来说,战士的战斗要比修士的祈祷更有价值,因为他们保卫了基督徒和基督教阵地,在某种意义上,这就是保卫天主本身。根据这种观点,第一次十字军占领耶路撒冷和圣所就是光复基督的国土,是基督的士兵义不容辞的责任。圣殿骑士的章程创立了一个新的骑士阶层,这些骑士孜孜以求的不是自身的欢愉,而是事奉天主∶“这个修会代表了骑士阶层的繁盛与复兴”。骑士文学则表明当时许多世俗骑士都认为自己已然做到了这一点;而加入圣殿骑士团是提高自身德行的一种方式。当有新弟兄加入修会时,他要对着“天主和圣母玛利亚”(即童贞玛利亚,耶稣的母亲)立誓。中古基督徒相信童贞玛利亚是天上母皇,他们认为她会像人间的皇后一样为子民向国王(天主)求情。会外人士的捐赠是给与“天主,荣福童贞玛利亚和圣殿骑士团”的,而且许多圣殿骑士的教堂都供奉童贞玛利亚。

圣殿骑士也和其他中古天主教徒一样崇拜诸圣。其中最重要的圣徒是圣乔治,(根据传说)他也是个事奉天主的军人,因为不肯放弃自己的信仰而被异教徒折磨并杀害。圣殿骑士将他视做生命的典范,他们要像圣乔治一样,纵然被穆斯林酷刑折磨甚至杀头也决不放弃信仰。加利肋亚塞费德城堡的礼拜堂里有一座圣乔治雕像,穆斯林在1266年攻占此地后将其毁掉。

中古基督徒也十分崇拜圣物——即诸圣的遗物,比如圣徒生前的物品或圣徒的部分骸骨。各个修会都致力于搜集圣物以激励修会成员和会外人士的信仰。圣殿骑士团也不例外,(据他们宣称)他们供奉着伟大的希腊圣女迦克墩的欧斐米的圣物。

圣殿骑士们也许没受过多少教育,也许对西欧大学盛行的神学辩论一窍不通,但他们却对通俗的圣经故事耳熟能详。12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英格兰的一位匿名牧师将《旧约》里的《民长记》翻译成小册子供圣殿骑士们使用。它告诉人们犹太人在借助天主的援助夺取了圣地之后,是如何保卫它的。很明显,《民长记》里描述的情形与12世纪时身处圣地的圣殿骑士们所面临的境遇并无二致:十字军依靠天主的援助光复了圣地,而他们则肩负保卫它的使命。还有一些宗教著作被陆续翻译供英国圣殿骑士阅读,包括一本阐述世界末日正在来临的书。中古基督徒相信世界将因一个人物的出现而毁灭,这个人物被称作“敌基督”,即耶稣基督的敌对者。某些基督教作者认为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就是敌基督。还有些人认为十字军东征和圣地的光复是“末世景象”的一部分,基督的王国将随之而来。但是在基督再次来临之前,敌基督和他的势力,也就是穆斯林必须被击败。因此,基督王国打击穆斯林的勇士,站在对抗敌基督战争最前线的圣殿骑士们有必要了解这一神学主题。这首关于敌基督的祷告诗告诉圣殿骑士他们可能会面临千难万险,所以他们必须坚定信仰,坚信当胜利到来时基督将亲自报答他们。

列位弟兄,听我言罢!
鼓起你的勇气,
达成你的善举,
天主也将助你一臂之力,
他会使你荣进至高之地。
愿天主首先赐福于我们,
倘若不是这样,
我等也必成为最后一人。
阿门。

圣殿骑士们会亲自编写修会历史并教授给修会弟兄,用来提升士气,激发集体荣誉感。听上去这似乎很合理,但事实似乎并非如此。相反,修会的往昔历史和光荣事迹都是由弟兄们口口相传的。修会的友人也经常向别人讲述骑士们的逸闻功绩。而在异端案期间,有些团员也供出过一些修会初创时期的故事。鉴于圣殿骑士们都是受教育程度有限的军人,而非整天埋头于书堆的学者,所以他们乐于口头复诵而不愿动笔修史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圣殿骑士坚信自己是为天主而战的勇士,战死疆场是他们直升天国的通途。1139年教宗依诺增爵二世在赐予圣殿骑士团诸多修会特权(比如修建礼拜堂,雇聘神父等)的诏书上说∶“沐浴在基督徒爱德之火中的你们,就好像真正的以色列人(此处指《旧约》中所说的天主选民)和真正的勇士一样为了神圣的战斗整装待发,你们的实际行动践证了福音所言∶‘人若为自己的朋友舍弃性命,没有比这再大的爱情了。(若15∶13——译注)’”——这段话被后世的众多教宗不时加以引用。圣殿骑士崇拜的致命圣徒,诸如圣乔治和圣欧斐米,也是激励他们为主献出生命的重要原因。有些会外人士,比如一位在1167年至1187年间旅居圣地的匿名朝圣者也描写过圣殿骑士们无畏的跃马冲锋直至为主献身的情景。1216至1228年的阿克主教雅克•德•维特里,用这样一个故事激励圣殿骑士:

你们应当时刻准备着为基督抛洒热血,也就是说你们要带着自己的热情和利剑为天主舍弃生命,就像那个合格的基督骑士一样。当他眼前出现漫山遍野的撒拉逊人的时候,他坦言自己的信念和内心的欢愉,然后对着爱马耳语∶“哎哟小黑,我的好伙伴,我骑在你的背上度过了无数美好的日子。但是今天将胜过以往的任何一天,因为今天你将载着我进入永恒的生命中。”接着他杀死了大批撒拉逊人,最后牺牲在战场上,功德圆满,成为幸福的致命者。

我们无从得知是不是所有圣殿骑士都真的像这样,也许有些弟兄并没有那么大的决心。但是这类故事和修会供奉的圣徒至少说明修会鼓励弟兄们以此为榜样。

有时候圣殿骑士欣然冲入险境的举动在其他基督徒的眼里看来着实是个冒险,为信仰致命也许是个很好的念头,但换在军事策略上,这就可能招致一场大不幸。但当圣殿骑士和其他军事修会的弟兄们选择谨慎的战略时,又会有人批评他们行动不够大胆。

很显然领袖们也希望树立起修会的特别形象。他们声称保卫基督王国尤其是圣殿骑士团的责任,倘若弟兄们不得不放弃他们的职责,那么整个基督王国将毁于敌手。这让圣殿骑士们增强了自信心,但却使得“傲慢自大”成了会外人士对他们的评价。

修会印玺上的各种图案对他们来说都很重要,比如骑着一匹马的两个骑士,一个穹顶建筑,或一只羔羊等。在大多数人都不掌握读写能力的中世纪,盖戳在文件上的印章代替了签名,直观有效的表明该文件已获核准。印玺上的图案可以使弟兄们不断回想起修会的宗旨,并向同修会打交道的会外人士宣传他们工作。不过问题在于如果没有人加以适当解释的话,会外人士一般都不知道这些图案代表的含义。羔羊图案很明显是指“天主的羔羊”耶稣基督,圣殿骑士事奉的对象。穹顶图案应该是指圣墓教堂的穹顶,它是基督王国的中心,修会的首批弟兄就是在这里会面的,这里也是修会负责保卫的地方。但是会外人士对一马两骑士图案所要表现的意义就不甚清楚了——一位同时代作者写道这暗示了修会草创时期弟兄们的贫窘情形,两人才能供养起一匹马;另一人则认为这代表了修会弟兄间的爱德,一位骑士营救了另一位战马被杀的骑士。前者似乎更说得通。
 
圣殿骑士独有的日常生活习惯,和他们斗篷左胸部位上的红色十字图记,都激发起修会内部成员的集体认同感。存留至今的西欧圣殿骑士团礼拜堂里的壁画所展示的骑士们在圣地战斗的场景,也在提醒修会弟兄们修会真正的职责所在。有些修会教堂和礼拜堂里建有代表圣墓教堂中心圆形部分的圆殿厅,让修会弟兄和会外人士联想到修会在圣地的工作。其他的军事修会,回到家乡的朝圣者和十字军也会修建带有圆殿厅的教堂,以作为圣墓的象征。

四五个以上的骑士每周在会所举行的例会也可以增强他们的认同感,而省区大会可以让修会各个部分保持联系。13世纪修会指派了一位负责人统筹管理西部各会所,可能是想借此提高行政效率;到了该世纪中期这一职责由两名“督察”分担,他们在西欧各会所间来回巡察,监督工作。这种做法使得各个会所的弟兄们将自己看成一个团体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圣殿骑士们在海外领和西欧会所间的走动也许会加强整个修会的认同。但事实上在14世纪早期,只有很少一部分弟兄去过海外领,异端案中的一些证人竟然说骑士们把被派往海外领看作一种惩罚,而不是在履行修会的根本职责。缓慢而不稳定的通讯方式,让身处海外领的修会领袖无法将军事政策准确的传达给西欧的弟兄们。在伊比利亚半岛,另一个抗击穆斯林的前线;在东欧,一块存在着其他异教徒威胁,和一块只能让圣殿骑士们无聊的开垦处女地的地方,这里的圣殿骑士很难能够时常记起他们的天职是在遥远的圣地。
« 上次编辑: 2005-09-24, 周六 03:39:22 由 ilmy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