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主题: 【人类诸国】哈伏兰  (阅读 3656 次)

副标题:

离线 海上钓鲸客

  • 黑暗与光明之本源
  • 版主
  • *
  • 帖子数: 488
  • 苹果币: 7
【人类诸国】哈伏兰
« 于: 2020-03-19, 周四 23:35:48 »
哈伏兰(Huvthaland)
概论:
劇透 -   :
    与其说哈伏兰是帝国,倒不如说它是一个松散的联盟政体,尽管名义上,由大贵族们选出的皇帝对帝国全境的统治有绝对,但实际上其权力被局限在在中间的一块土地上,最西边的一整块新月形)肥沃的土地被称为教皇领,租赁给了至高神教,由教皇代理在其领地实行地上君王的职责,而接近塞瓦斯的东方分裂成林立的王国和公国,国王和大公们只需要对皇帝在礼节上表示尊敬。历史上更不乏被军阀或大贵族裹挟着的皇帝,连人身自由都不剩下多少。不过即使如此,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依然保证了哈伏兰远超侪辈的雄厚国力。实际上,在古哈伏兰语中,哈伏兰的意思就是应许之地。哈伏兰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每年收获颇丰,这样的自然环境供养了哈伏兰数目庞大的居民,提供了比别处更丰富的人力资源,更别说西境有一整片绵延的草原,水草丰美,适宜蓄养马匹;哈伏兰全境矿产丰富,而且和金矮人皇家银行签订的一系列条款保证了哈伏兰在与金矮人的矿石贸易中享受最惠国待遇,并且金矮人在世界上卖出的矿物都必须用哈伏兰货币结算。这些因素保证了哈伏兰骑士往往拥有最精良的装备,甚至包括秘银和精金制品。在平原上发起冲锋的骑着重型战马,全身覆甲的哈伏兰骑士小队已经是非常可怕的敌人,而成建制的骑士部队则几乎是不可能战胜的。看起来,有着雄厚的国力、人力,军队的战斗力也是首屈一指的,哈伏兰的国界线应该向东大大推进,但实际上,骑兵在平原上称雄,塞瓦斯以西的高原却是他们难以跨越的天堑。更重要的是,哈伏兰实际上已经陷在一场内战之中数百年,分裂出来的诸王国之间,以及诸王国和帝国的核心之间重复着冲突和和平的循环,尽管大规模的战争在过去两百年中只发生了不到十次,其余都是在边界线上的小打小闹,但是这不但制造了各国的对立,使得哈伏兰不可能将力量集中到同一个目标之上,更足以使哈伏兰的国力被快速地消耗,无力向外扩张。
军事:
劇透 -   :
    哈伏兰的军队惯于在草原上冲锋驰骋,化作无坚不摧的钢铁洪流,有介于包括东境诸王国在内的哈伏兰全境各国常备军的覆甲率之高,哈伏兰的骑士喜欢易于破甲的武器——尤其是能最大限度利用马匹重量的骑枪。得益于至高神教在哈伏兰境内的统治地位,许多部队中还会随行带有随军牧师,军队也擅长配合他们的治疗和辅助作战,万贤院毕业的战术法师也常常会选择以雇佣兵的身份加入在东部王国的军队里,总而言之,哈伏兰的部队发展出了一套成熟的协同作战的战法。正如同帝国如今分崩离析的现状一样,诸王国根据地势和历史,各自也在哈伏兰传统军事思想的基础上发展了许多不同的战法和兵种,从百步穿杨的神箭手到不可撼动的长矛方阵不一而足,总之,在哈伏兰,无论你想要招募长弓手、骑士还是战斗法师。你能够找到最好的,前提是你有足够的金币。
政教合一:
劇透 -   :
至高神教是哈伏兰的国教,至少在律法中是如此规定的,实际上,帝国甚至将西境最肥沃的土地名为“租赁”,实为分封地交给了至高神教,至高神教也是唯一能在帝国中西部公开传教的教派,尽管私下的宗教活动或是信仰仍然是合法的,不过可能会招致那些最为虔诚的信徒鄙视的目光。如此的优待自然不是因为皇室的虔诚,而是因为皇家需要来自宗教的力量笼络人民,避免帝国进一步地分裂。在东境诸王国,由于塞瓦斯的文化影响和当地原有的德鲁伊信仰体系,至高神教的传播遭到了很大的阻力,实际上已经处于半独立状态的国王们也对至高神教更加敷衍,在这些王国中,多神信仰和自然崇拜依然是人们信仰的主流,各种教派在这里自由地传播、融合。
贵族体系:
劇透 -   :
内战另一后果是,帝国具有一套繁杂的贵族封号体系,哈伏兰贵族可以简单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级,公爵享有对一个半独立国家的控制,这样的一片区域被称为公国,侯爵通常是哈伏兰边境或险要处一片基本由军队控制的区域的最高指挥,侯爵只在名义上较公爵低等而不具有实际的上下关系,有些国王或公爵也会在国内分封侯爵,尽管这种行为严重背弃了传统。伯爵,通常指在公国或在王国中若干座城市的统治者,其封地可能的范围从一座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到接近于赛瓦斯一个省的面积。而子爵,或者称副伯爵,通常是伯爵的副手、直接下属,一般作为某座城市或城镇的统治者和保护人。男爵最初是指村镇的发言者,类似长老一类的角色,演变到了今日,统治着小城镇或者村镇的贵族都可以叫男爵。伯爵、子爵和男爵都可以由公爵或国王分封,有些领地较多,具有多个头衔的伯爵也会被尊称为侯爵甚至公爵,而男爵有时也被作为纯粹的荣耀称号。在男爵之下还有有产骑士,他们往往只分到一片很小的领土——比如一个村落或是村庄。但在这些爵位之外又有一些特殊的爵位,国王最早是作为加入哈伏兰帝国的地区领导者的封号,最初的王国的边界也是由当时的部落活动的区域指定的。而言演变到今日,许多王国被战争或是联姻合而为一,也有一些强大的公爵通过实际上的独立,僭越地为自己加冕为王,王国可以有大有小,大的王国接近帝国核心区域的三分之一大,而小的王国可能比男爵领还小;亲王称呼的定义并不明确,在帝国核心区域,那些立下重要功绩的皇帝的至亲或是前任皇帝的血亲都可能被加封为亲王,在东境诸王国,这个词也可能用来指国王或是公爵被分封的亲戚,其地位和封地在不同区域可能有不同的情况,可能大于大公,也可能小于侯爵;最后,大公,通常用来指地位比一般公爵高,封地远大于典型的公国的大贵族而从男爵则被用来指那些头衔类似男爵但封地已经实际上丧失的贵族。尽管上述体系在大多数地方都被使用,但在某些地区,这些爵位可能并不同时存在又或者其顺序被颠倒使用,例如有些王国内,某个子爵统治着数个繁华的城市和城镇,他就比他的邻居——一位统治着一个荒凉小镇和周边一百五十里没有人烟的荒地得伯爵的地位更高。帝国的皇位和塞瓦斯不同,并非世袭,而是在旧皇逝世之后从七位被称为选帝候的大贵族代表中经公爵以上的贵族投票选出,选帝候由两位东境的国王,一位亲王,一位大公,教皇指定的最为虔诚的大主教,由帝国军官(指哈伏兰皇帝能调动的部分,以和各王国私自豢养的军队相分别)公推出的的军队代表(被称作卡撒尔(Caiser)),上任皇帝最年长的后代(被称为大亲王)七人组成。这种继承制度是在过去漫长的倾轧和内战中得到的一种脆弱的平衡。显而易见,除了纯粹的贵族代表,宗教和军队通过他们掌控的力量在继承一事上获得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光明与黑暗中挣扎,这原是我生存之道
凤毛麟角差比拟,绣虎雕龙欠斐然
磐石不坚,牡马非玄,子胥过关,眇龙潜渊
准备开的团:霓虹之下
看看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