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心与欲望(Ambition and Desires)
火焚战争不会在一夜间获胜。从今夜到摧毁上古耆宿是一条漫漫长路。魔宴角色的野心与欲望应反映其个人需求,透露出他们个性残存的余烬。即使这些目标围绕战帮关系或心路伦理,也应是看似无尽消耗战中的短期目标。战帮的邪宴(Vaulderie)仪式还有额外优势,让战友间分享个人野心与目标时,无需过多担心责难或破坏。
人性与身份(Humanity and Identity)
在该隐之剑(Sword of Caine)中,最后的异端是执着于人性(Humanity)并拒绝心路。所有魔宴吸血鬼都承认心兽(Beast)的力量及其不受控制的危险性,但心路能让该隐之子剥去人性弱点,推迟兽性堕落的最坏后果。坚持人性表明要么害怕心兽,要么对黑手缺乏信仰。虽然无法准确衡量另一吸血鬼的人性值,但所有该隐之子都知晓执着于过去的迹象。当某人仍与凡人触石(touchstones)保持联系,或拒绝采用更怪诞或“魔宴风格”的形象时,战帮会起疑。
在魔宴游戏中,人性也是角色初拥后凡人身份存留程度的衡量。虽然没有硬性规则,但显然人性越低,吸血鬼能回忆起的凡人生活越少——尤其若他们不再维系认识其生前身份的凡人触石。一个突出魔宴吸血鬼堕落的故事,应强调角色沿心路前行时,其凡人生活的记忆如何逐渐消逝。魔宴吸血鬼常采用骇人的昵称或血腥的战名,或许许多人只是记不起自己的凡人姓名了。
浩恩永生(Golconda)
魔宴(Sabbat)那些残暴的吸血鬼能够达成浩恩永生吗?在经历了无数暴行和狂乱之后,乌列尔的承诺(Uriel's Promise)对他们来说是否依然触手可及?简单来说,或许可以。就像所有事情一样,只要得到说书人(Storyteller)的许可,没有什么能阻止魔宴玩家购买浩恩永生的传说表(见第五版核心书第389页)。甚至一些炽天使(Seraphim)的传说表也涉及寻找浩恩永生的主题和元素(见第118页的炽天使阿多尼亚)。但专注于心路(Path of Enlightenment)的浩恩永生探索会是什么样子?哪些心路最适合追求乌列尔的承诺?这个问题最好由说书人和玩家们在游戏桌上共同解答。
尽管玩家角色可能永远无法走到这条路的尽头,但追求本身始终值得,即便最终以悲剧收场。他们是希望通过重拾凡人身份、在轮回之轮上再试一次的卡萨利(Cathari)吸血鬼吗?还是希望将心兽(Beast)驯服于意志、克服吸血鬼诅咒(Banes)的统一者(Unifier)?抑或是坚信该隐(Caine)在浩恩永生的核心等待、只需信徒祈祷便能召其回归的挪得主义者(Noddist)?
魔宴领域(Sabbat Domains)
虽然如今比过去稀少,但魔宴的领域依然散布于世界各地,通常靠近火焚战争(Gehenna War)的前线。一些领域仍留存在曾被视为该隐之剑(Sword of Caine)核心的地区。魔宴的势力范围随着他们在火焚战争中的命运而变化,但随着更多魔宴老兵从前线归来,黑手(Black Hand)夺回失落城市的能力日益增强。那些因吸食古者鲜血而变得强大肥硕的魔宴战帮(Packs),能轻松扫荡仅由新生儿(neonates)和薄血种(Thin-bloods)占据的领域。所谓的大召唤(The Beckoning)掏空了秘盟(Camarilla)要塞的防御,尽管许多魔宴怀疑这些长者正因火焚末日躲在掩体中瑟瑟发抖,但一些人仍陶醉于趁机再次统治的机会,因为他们已因窃取的力量而膨胀。
集会(Covens)
放弃游牧生活的魔宴战帮被称为集会(Covens)。这些战帮常施行自己的伪装,称为血之静默(Silence of the Blood),但无论如何,第二审判庭(Second Inquisition)始终是威胁,因他们的残暴策略远非低调。
大主教、主教与牧师(Archbishops, Bishops, and Priests)
战帮牧师(Pack Priests)是黑手领导核心。在自己战帮外获得追随者的牧师,可宣称主教(Bishop)或大主教(Archbishop)的头衔。通常,这种认可源于军事胜利,但若某牧师以虔诚的心路学者闻名,也可能轻松领导多个战帮,拥有自己的从属牧师。技术上,只有大主教能与枢机(Cardinal)或长老顾问(Priscus)对话,但现代夜晚这些惯例已逐渐废弃。如今很少有魔宴自称大主教或枢机,而自封为主教、领导六七个或更多战帮的战帮领袖已成常态。
火焚战争(The Gehenna War)
说书人首先该问的问题是:“这到底是为了什么?”若相信黑手的狂热者,火焚战争是魔宴绕过千年圣战(Jyhad)的伟大尝试。他们不再按旧规则行事,而是掀翻棋盘,对上古耆宿(Antediluvians)及其爪牙发动全球总攻。这解释了为何魔宴放弃城市,分散至全球,追求吸榨(diablerie)与恐怖的暗影战争。
但若火焚战争不是号召,而是症状呢?若非魔宴的伟大征战,而是崩溃派系的最后喘息?是为了从继承以诺(Enoch)遗产的废墟中挽回某种复仇。若火焚战争不仅是自杀性的,还是一场无方向的发泄呢?一场由过于顽固或盲目、无法将魔宴重塑为配得上该隐青睐的派系的领袖所主导的徒劳战争,又意味着什么?
大召唤(The Beckoning)
尽管时间线如今已模糊,但普遍认为,大召唤在魔宴开启火焚战争后不久影响到秘盟的长者。为何阿什拉(Ashirra)、赫卡塔(Hecata)和魔宴成员看似未受影响,是个令人困扰的谜团。但在黑手中,大多数人接受所谓的大召唤是个骗局——象牙塔(Ivory Tower)长者为躲避火焚末日最糟时期而庇护沉睡的伎俩,让后代被吞噬。这些长者将此背叛包装为勇气之举,似乎再合适不过。随着秘盟法庭消失,前线并未出现长者军队。
若大召唤真实,那些被召唤的长者去了哪里,为何目的?他们在喂养上古耆宿或其玛土撒拉(methuselahs)吗?阿什拉是否幕后操控?大召唤是否让他们得以敲诈秘盟,正式化联盟?
炽天使与该隐王座(The Seraphim and Caine’s Throne)
炽天使的出现是对魔宴分散本质的回应,因个人崇拜填补了权力与领导的真空。他们让“谁统治魔宴”这个问题变得复杂。摄政(Regent)失踪或隐匿,只有由枢机和长老顾问组成的评议会(Consistory)看似掌权。但作为魔宴最大失败的地区领袖,枢机难称受欢迎。而长老顾问一旦过于政治化,常失去影响力。
正如秘盟-阿什拉联盟是对魔宴胜利的回应,炽天使是对其失败的回应。火焚战争无胜利之路,黑手在寻找答案,这些领袖皆宣称拥有答案。其中一人会夺取该隐王座,成为最后摄政吗?
上古耆宿(The Antediluvians)
没有比上古耆宿更大的威胁,他们是火焚末日的主宰、最初13氏族的始祖。若火焚末日是圣战的终幕,该隐之剑决心在上古耆宿吞噬所有血脉前将其摧毁。找到他们及其弱点,是黑手的执念。
魔宴视上古耆宿为不可杀之神为事实。但信仰赋予他们希望,无论其古老力量如何,救赎终会到来。若火焰、肢解和吸榨无法毁他们,则唯有黑暗奇迹或该隐亲自救黑手乃至世界。上古耆宿之谜必须解开。他们经历了什么成就神性?我们能否站在他们曾经之地,发掘其胜利与失败的瞬间?探查旧伤,追溯凡人血脉至诅咒之始?我们能否了解他们昔日本质,将其困于可毁之器中?或吞噬其力量,自夺该隐王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