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美蘋果園
站务管理 => 跑團歷史區 => 歷史區 => 战报加工房 => 主题作者是: 越级怀孕听雨 于 2014-12-21, 周日 19:00:52
-
现代军制的班排连营团旅师军,最早源自古罗马共和国晚期职业军队,文艺复兴时重新应用于近现代职业军队,并一路延续到现代。
古罗马共和国晚期职业军队的军制,大家最熟悉的是军团,其实相当于现代的旅,每个执政官率领2个军团,形成1个师,再加上非罗马盟军的2个军团,1个执政官实际指挥1个军,2个执政官一起就是1个集团军(凯撒最初有4个军团,是因为他同时兼任了两个高卢的总督代行执政官)。
1个军团有6个军事护民官,其中1个作为参谋长,追随临时军团长(副将/有些翻译成参将)和副旅长的首席百夫长,形成3人参谋部,另外5个,每人带领12个百夫长,指挥12个百人队的营(每个百人队估计是吃空饷的惯例,满编只有64人,一般只有50人,一个营大概600~800人,与文艺复兴以来的营的人数相当,一个军团大概在3500~4500人),按照古罗马共和国中期民兵一路传承下来的棋盘阵,二二一,排成三行。也就是现代1个旅5个营的由来。现代战法,防御时,2个团并排,1个营做预备队,进攻时,1个团试探性进攻,1个团当预备队,1个营负责阻击援军或维持补给线。
那么团是怎么来的呢?古罗马没有团,拿破仑的近代军队里旅和营都比团的名气大,那为啥又会有团呢?
首先,军事护民官也是分成老人和新人的,老人就是团长,负责二二一里的那个二的协调。
文艺复兴之前的欧洲封建军队不重视步兵(英国除外,但是长弓兵一直都是和炮兵待在一起的,不能算步兵),雇佣兵承包商的职业军队其实也是一样的,一开始也不重视步兵。雇佣兵承包商的公司,一开始只有100人的骑兵连,所以公司这个词,成了现代连的由来。后来和土耳其新军接触,开始重视步兵,于是照搬土耳其,又有了1000人的步兵连,于是公司这个词,又有了团的意思。现在很火的“西普连”的“连”字,估计就是日本和德国陆军师承路易十四和拿破仑的法国,法国陆军又从百年战争开始师承意大利雇佣兵承包商的结果。近代军队,不论步兵骑兵,一开始都是承包给各个公司的连长们的,军衔是上校,于是上校成了西方小军阀土皇帝的代名词,比如肯德基和卡扎菲。后来由于上校们一手包办的军队的人数、武器、后勤都被他们克扣了,于是军事改革曾一度取消了上校,只保留中校。于是团在近代,比如美国独立战争、拿破仑战争,就没有旅和营那么耀眼了。
连是因为,1个步兵营就是1个近代方阵,但是方阵又分为1个长枪兵连和3个火枪兵连,排则是因为,方阵的宽度,每一排,就是一个排的兵力,按照三段击轮换,方便指挥。班是因为搭伙炉灶和帐篷形成的。
这就是二战德军日军,三班一个排,三排一个连,四连一个营,三营一个团,两团一个旅,两旅一个师,两师一个军,两军一个集团军的由来。约米尼元帅在他的《战争艺术》里提出了三三制的雏形,他长期在沙皇俄军服务,再加上俄国曾长期受蒙古统治,蒙古的十十制最终演化成了苏联军的三三制,既方便指挥又方便将领的深造和晋升。不像德军日军的罗马制,还要求军校分别教授小战术、大战术、小战略、大战略给不同层级的军官。
抗日战争里,日军的基本调动也是以旅团为单位的,和国军1个师对战时,通常只用1个联队配合炮兵进攻,另1个联队待机,等打垮了国军防线后再做为生力军发起强力追击,弥补追击无法使用火炮的缺点,给国军不亚于火炮的伤害。共军在解放战争中,继承了这套战法,所以毛的著作里,统计国军战力都是用旅为单位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