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美蘋果園
跑團活動區 => 蓝鹰堡 => 網團活動區 => 海国志 => 主题作者是: zghzgh1779 于 2020-02-10, 周一 22:04:42
-
第三章 海国风貌
被半空中的远海环绕,笼盖在天宇结界下,海国与世隔绝的环境孕育了独特的历史和文化。海国人生活在平原、山脉、岛屿和海洋之中,并和神明一道,建立起五个各不相同的国家。而发生在海国的非凡故事,就在这座狭小而广袤的舞台上展开。
海国人是什么样子的?数百年来被天宇结界隔绝的海国人或许很难回答这个问题。海国人以武士、城主和大名的体制来构筑国家,并通过耕织劳作来维系它;海国人尊奉礼义之道,相信万物有灵,道德和信仰时刻影响着他们的行动。但让海国人独一无二的,是三个要素:神明、圣剑和远海。它们共同塑造了海国人的文化。
海国,是万神之国。神明和凡人生活在一起,共同求存。没有哪个海国人,生命中没有留下过神明的烙印;他们在耕作时、在狩猎时、在战斗时向神明呼唤祝福;他们在睡前、饭后、出行时向神明祈求保佑。然而海国人却从不认为自己相比于神明更为低等:因为即使一名海国人逝去,只要他的事迹长存于世,就迟早会以神明之姿归来。正因如此,海国人只会服侍和自己理念一致的神明,而一位神明的理念往往代表了一个社群的共同理念;同样因此,海国人并不惧怕死亡,只是将其视为生命中一次艰苦的历练而已。
传承圣剑是海国人最重要的珍宝,也是海国凡人足以直面神明的倚仗。每一把传承圣剑都截然不同,各自有其固有的理念和信条,只有符合这些理念的海国人才能发挥它真正的力量。但圣剑的力量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会随着持有者的信念而变化,同时这变化也影响着其主人的道路。甚至一支顽铁凡兵,在被氏族代代传承、被有所坚持的武士长期挥舞后,也会展现出超越凡世的力量。有学者认为,传承圣剑正是寄托在物件上的、并不具有自我的神明;无论人们是否认同这种观点,唯有手持圣剑之人才能击败神明,已经成为海国人的共识。
在五百余年前、洋面升起之际,黑雷人统一了海国列岛。但洋面升起淹没了海国一半土地,并永久地改变了海国人的历史。海国人抛弃了过往仇怨,团结一致,建设起庞大的天宇结界笼罩海国列岛,把高高升起的远海海面阻挡在外。远海高至半空,比海国列岛最高的山峰还要更高;无论身处海国哪个角落,人们每日每夜,举头就能看到覆压天穹的远海,仿佛时刻就会倾覆而下。每个海国人都清楚地知道,凡世的利益和仇恨并非一切,因为只要远海一日还高挂在天穹上,海国就会时刻处在毁灭的边缘。
其后的数百年间,黑雷国诸多地区因信仰、经济与政治的分歧逐渐分裂,又重新整合成风涛、樱原、赤雷、夫桅四个国家。连同黑雷国在内,这五个国家虽然拥有相近的文化,却又各自展现出独有的风貌。
本章的余下部分将会分别介绍五国各自的地理、风物、历史与信仰,还有以编年形式展示的海国千年历史。
-
黑雷
黑雷国地处本陆正中,占据着本陆的腹心之地。陆央湖之名正由此得来:最早在陆央湖畔建立文明的黑雷人,认为自己占据了海国的正中央。陆央湖中心的神都岛,是黑雷国首都所在,也是黑雷国大御神居住的地方。陆央湖四周,被称为近央地区,是近千年来黑雷国统治的中心。以陆央湖岸为界,湖面和神都岛都隶属于神都王畿,此地有刀剑不得出鞘的禁令。
陆央湖南边的御神林是海国最广袤的森林,营建神都所需的木料,都是在御神林中取得的。在长年开发中,御神林的面积萎缩了许多,但仍然是海国第一大森林。生活在御神林的黑雷人,也学会了如何保护森林、补种林木。以河水湍急的奔河为界,御神林被分为东西两部分。西侧为近央、羽浓二藩,近央十一家——黑雷国最早的大名多来自于这一地区。而奔河东侧的平前、陆张二藩则是黑雷人最早扩张的殖民区域。御神林东南、云峨岭山脚下的狭长森林地带被居高临下的樱原人控制着,这也是平前、陆张二藩的一块心病。
陆央湖北侧是名为大泽的巨大沼泽,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衣着大多无袖短摆,裸露着手臂和大腿,赤脚穿着高底的木屐;食尚熟,饮尚热,造屋尚高,行路尚缓,如此才能适应沼泽中的生活。陆央湖水从大泽的无数水道分分合合,最后汇聚到五个入海口处,被称为大泽五溪。这些溪流经过长期的拓宽和疏浚,如今已经能通行庞大的海船了。以大泽中心为分界,东侧为泽右藩,西侧为泽左藩。泽左藩占据了丰隅的一部分,而黑雷控制的四方原领土都归于泽右藩所属。黑雷人和樱原人因为适宜农垦的四方原的归属爆发过数次大战,但至今仍然看不到领土彻底划清的迹象。
近央、羽浓、平前、陆张、泽左、泽右并称近央六藩,是黑雷国的腹心地带。近央六藩再向北,是丰隅和石没两藩。位于高岳脚下的丰隅地带,是海国闻名的产粮宝地。石没藩在黑雷国则颇为独特:石没藩藩主是唯一一位领地尽数是海洋的黑雷藩主。尽管畿海的物产颇为贫乏,但畿海海底大量的矿产让石没藩成为黑雷重要的物资基地,而每次黑雷国与樱原、风涛两国发生冲突时,石没藩都是激烈交战的战区。
在近央六藩西侧和北侧,高岳群山大半都在黑雷国的掌握之下。高岳的主体,由南向北分别是岳前、岳中、岳后三藩。其中岳后藩和赤雷国直接相邻,是防御的最前线。高岳东西两侧最主要的通道崎峡,其黑雷部分也位于岳后藩。而高岳最北方,向东延伸入海的余脉被称为汲壶藩,目前汲壶藩正陷入激烈的内战之中。
在高岳彼侧,不到十年之前,黑雷人刚刚占据了一块赤雷领土,他们将这里改名为岳彼藩。曾经的赤雷国南丘道守护三浦家被诬陷叛国而夷灭,三浦家的末裔三浦晋光成人后借黑雷军势重新攻占了南丘道,他也是岳彼藩新的藩主。如今岳彼藩成为了崎峡之外,黑雷和赤雷的另一道对垒前线,赤雷人则新建立了名为壑州边的省区来应对岳彼藩的威胁。
黑雷风物
黑雷国是海国最早的文明国度,也是海国文化的起源。神明、巫女、武士、大名……这些海国人司空见惯的概念都来自于陆央湖畔的黑雷人部落的创造。他们最早将降临在陆央湖畔的雷神作为神明供奉,并且和黑雷国大御神建立起了持续而牢固的共生关系——这是海国文明的根本。
黑雷国的政治制度,是一个层层递进的金字塔。农民们为定居在农田旁的地头武士效力,地头武士们则直接效忠于城主。城主们归属于大名的麾下,而各藩的大名们则直接向黑雷国大御神献上忠诚。看起来黑雷国的政治简单明了,黑雷国大御神一声令下,全国的农民们就都会被动员起来;然而黑雷国的政治实际上要比这复杂得多。
自从洋面升起第十八年、黑雷国在风涛独立之役战败后,黑雷国大御神就退居黑雷神宫,将黑雷国政事全部交由近央藩主们商议决定,只有在祭祀、战争、讨伐邪神等大事上才亲自出面。正因如此,近央华族们全部聚集在神都城,他们不事生产、不习刀剑,崇尚权谋手腕和“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也经常被风涛和樱原人所嘲笑。为了保障近央华族们的安全,他们颁布了禁止刀剑在神都王畿出鞘的政令,并用术法保障了这一点。但三百年过去,这条法令却并没有让神都城内的暴力减少分毫。
黑雷国的政治制度酝酿出了独特的僧院文化。在政治斗争中失败的公卿和藩主们,往往遁入僧院之中,以此宣示他们从此不再涉足政事,并换取政敌的谅解。这些人中不乏武艺精强、文采斐然之辈,渐渐在这些世外之地形成了独特的僧院武术和文学。渐渐地,也有华族和武家将子侄送到僧院接受教育,招募出身僧院的英才,僧院文化也就此兴起。
虽然在外邦人看来,黑雷国的人身层层依附、藩主一呼百应,平民和匠人的自由则被死死束缚,但实际情况却颇有不同。尽管黑雷国政务由近央诸藩的藩主和华族们商议决定,但西北外藩却往往自行其是。黑雷国西北诸藩民风剽悍,又直面外敌,内政制度差异极大;而只要他们名义上听从近央指示、抵御外敌,近央华族们也往往不会主动插手外藩事务。即使是在编户齐民的近央诸藩,城主和大名也会直接雇佣大量学者、匠人和武士来维持藩国的运行。而商贾之辈则通过供奉银钱稻米,从藩主和大名处获得一定的独立性。甚至还会有整座城池的民众一同缴纳巨量的额外税赋,来换取城池本身的自治。
在洋面升起第二百七十四年爆发的赤雷独立之役中,赤雷人建立的常备新军以寡敌众、摧枯拉朽地击溃了黑雷国由征召的武士和足轻组成的传统军队,给黑雷人留下了极深印象。经过了数十年的努力,黑雷人很快也建立了自己的合众新军;但他们只在近央地区成功建立了常备的军队,并在和樱原国的数次冲突中证明了新军的作用。而一向被认为勇武剽悍的西北外藩,反而因为种种掣肘无法推行这政策。
作为海国文明的肇始之地,黑雷国的艺术和文化颇为繁荣。海国人的第一座城池神都城,保留着大量传承数百年的技艺,神都城华丽繁复的艺术风格昭示着黑雷艺术的精深水平和丰厚积淀。而僧院文化的崛起,更是给近央的艺术带来一股古拙清奇的新风,并迅速蔓延到整个海国。在黑雷北方,艺术的繁荣程度也不亚于黑雷近畿。汲壶藩位于海国地理的正中心,黑雷、风涛、樱原三国的文化于此地融为一体,汲壶藩松风港被公认为是畿海地区最重要的艺术之都。
黑雷国文明的结晶,非黑雷神宫莫属。黑雷神宫是海国历史上第一座大社,黑雷国大御神的居所,海国所有神社的形制都是自黑雷神宫发展而来的。黑雷神宫东西长五里、南北长十里,廊道横空,飞檐叠翼,楼台错落,气象万千。一年一度的修葺、十年一度的重建,更是让黑雷神宫时刻处于海国文化的最新潮。黑雷神宫的前殿,向所有黑雷民众和外邦人开放,往往能让第一次造访此地的人们震撼不已。这正是黑雷神宫的另一个目的:向海国宣扬黑雷国的财富、技艺和文化,振奋黑雷民众之心气,以为外邦之震慑。
黑雷的信仰
黑雷国有且仅有一种信仰,那就是对黑雷国大御神的信仰——至少官方态度一贯如此。在城市周围建立的神社,供奉的都是黑雷国大御神。而在祭祀、结盟、婚葬等重大事宜上出场的,也只有黑雷国大御神。在黑雷国的影响力尚且覆盖整个海国时,黑雷国大御神就是全海国的至高神明。即使到了黑雷国大御神一分为三的今天,也没有人怀疑过他是否仍然是海国最强大的神明。
尽管黑雷国大御神在黑雷国的地位至高无上,但实际上,黑雷人供奉的神明并不比海国其他地方少上半分。大量的国神和野神作为为氏族、城市、地区或行业的守护神生活在黑雷之土上,也理所当然地接受人们的祭拜。乡野和山林间有着大量的神社,其中大半都不是黑雷国大御神的神社。汲壶藩的守护神建水龙神甚至居住在风涛国境内的建水岛,当然她一向抱持不偏不倚的立场。黑雷的藩主和大名们也从不追究对其他神明的崇拜,唯有一者除外:那就是风涛的天神们。
在黑雷国,对风涛天神的祭祀在黑雷是严令禁止的,违者只有受戮一途,但仍有部分人在秘密信仰着风涛的天神。而其他不归属风涛的天神在黑雷国的信众也相对较少,因为信徒们很可能被误当做风涛细作被逮捕起来。他国的神明在黑雷同样信众不多,但作为约定俗成的惯例,这些信仰并不会受到限制。有少数他国神明,例如结实之神河野美里命,在黑雷也属于最为广泛的信仰。
黑雷历史
黑雷国的建立可以追溯到一千年前。作为海国最古老的文明,黑雷国的历史几乎就等同于海国的历史。在洋面升起前约五百年,黑雷国大御神降临至陆央湖畔,随后被陆央湖畔的十一个氏族奉为其守护神——其具体细节因为没有书面史料记录而散佚,还留存于世的亲身经历者也唯有黑雷国大御神而已。
两百年后,约洋面升起三百年前,黑雷神宫在神都岛上建成,这也标志着黑雷国作为文明国度正式建立起来。在随后的两百年间,黑雷国开始在海国群岛扩张,作为当时唯一一个文明国度,黑雷的扩张是不可抑止的。尚处在邦国时代的风涛岛和云峨岭要么和平地并入黑雷国,要么在短促而激烈的战争后被黑雷国吞并。洋面升起前一百年,随着黑雷国对风涛岛的彻底征服,海国也被黑雷人统一了——海国人这个自称,也是在此时被广泛接受的。
但海国人很快意识到倾覆危机将至。数百年的怀疑在几十年内飞快变成确凿的证据:海面正在不断上升,很快就将淹没海国列岛。于是海国人抛弃前嫌,齐心协力去建设一座即使海水飞涨,也能保护海国的结界。这就是天宇结界;它是海国无数神明和智者数十年的心血结晶,许多海国的神明抛弃形体、融入这道结界来保护和控制它。远海的海水不断上涨,不到十年就没过了海国的最高峰,但在天宇结界保护之下,海国人幸存了下来——至少五百年来一直如此。
天宇结界建立之后,黑雷国却一直处于崩解和分裂的过程中。洋面升起第十八年,风涛成功地从黑雷统治下独立出来。洋面升起第九十六年,云峨岭、樱前原、步摇岛三片地区也变成了一个名为樱原的新国。洋面升起第一百一十年,夫桅列岛脱离黑雷,尽管这被玄海建介以一己之力拖延了二百年,但洋面升起第三百一十九年,夫桅终究变成了一个独立国家。
在洋面升起第二百七十二年,黑雷国遭遇了她有史以来最大的挫折。三年前,一位名叫据足平次郎的剑士向黑雷国大御神挑战剑术,并斩落了黑雷国大御神盔上两角中的一支,这是海国有史以来黑雷国大御神第一次落败。但这还不是黑雷人噩梦的终结。三年后,黑雷国和樱原国因四方原的争端再度爆发战争,黑雷国大御神和七野樱正辰媛在四方原战场上交战时,天光出见尊和天火火明比卖命降下化身偷袭了黑雷国大御神。在重伤之下,黑雷国大御神的神相一分为三——他分裂成仍是野神的黑雷国大御神、国神赤雷国大御神和天神天之御雷神。
仅仅过去了两年,在洋面升起第二百七十四年,赤雷国大御神于高岳之彼向黑雷国举起叛旗。战争又持续了两年,黑雷国和赤雷国在南丘道订立和约,从此高岳对侧不再归属于黑雷国。而在洋面升起第三百一十九年,夫桅列岛第二次独立,此后黑雷国即使是在版图上也不再是海国的第一大国了。十四年前、洋面升起第四百九十九年,黑雷国突袭赤雷国南丘道、建立了岳彼藩,这是黑雷国百余年来少有的领土扩张,也奠定了迄今为止的黑雷国版图。
如今,黑雷国正处于缓慢而不可逆的变革时期。在近二十年和樱原与赤雷的冲突中,黑雷国老迈腐朽的体制,逐渐被证明不再能适应这个新的时代。华族们依旧醉生梦死,僧院依旧不食人间烟火,西北诸藩依旧和近央诸藩离心离德,但有识之士都意识到这种情况不应、也不再会持续下去。面对进逼的风涛人的威胁,黑雷人放下了和樱原、赤雷人的仇怨,转而一致应对风涛国的扩张。但很多人都认为,对黑雷国存续的真正威胁,不在黑雷的国境之外,而就在这萧墙之内。
扮演一名黑雷角色
作为一名典型的黑雷人,你对传统十分看重,你受到的教育就是遵从神明和领主的命令。荣誉对你而言远远重于生命。正因如此,在信念和情感发生冲突时,你往往会选择维护信念,因此在其他人眼中显得有些冷漠和不近人情。
作为一名黑雷角色,回答下面几个问题有助于你建立角色形象:
·你的角色来自于古老高贵、却充满冗规杂矩的近央地区,还是来自民风剽悍独立、但秩序混乱的西北外藩?
·你的角色支持黑雷国的传统吗?还是一位彻底抛弃黑雷国传统的人?
·你的角色是自由之身吗?还是依附于城主和大名?抑或是被藩主重金雇佣的专家?
·你的角色信仰黑雷国大御神吗?还是被默许的其他神明?甚至是隐藏起来的风涛天神信众?
-
风涛
风涛岛是海国本陆之外第一大岛,被勾玉形的本陆与弧形的圆虹海包围,西南隔着畿海和黑雷国遥遥相望,而风涛国名也来自于此。然而风涛岛这个名字的出处却众说纷纭;早在洋面升起前,风涛人就已经这样称呼他们的故乡了。
风涛岛是风涛人的发祥之地,也是风涛国的主体。风涛岛北侧是屏风一样矗立的屏山,其上常年覆雪,海国的最高峰、天座圣峰正坐落于此。流经整座风涛岛、哺育了千千万万风涛人的明河也发源于天座圣峰之侧、屏山雪峰之间。从屏山之南的山麓处开始,绵延森林覆盖了风涛岛东侧,风涛人亲切地称之为“大森”——广袤巨大的森林。
屏山藩作为风涛国最有权威的藩国,其领地囊括了整座屏山,但也包含了坐北朝南看去、明河右侧的部分森林。这部分森林被称为“右大森”,与之相对地,明河东侧的森林被称为“左大森”。不了解这个典故的海国人,常常因左大森藩的独特名字而感到讶异。
风涛岛西侧,除了屏山和大森之外的辽阔平原称为右原,同样是因从天座圣峰处向南看去居于右侧而得名。右原大部都是右原藩的领土,明河横穿过右原藩注入畿海,而河道两侧都被开垦成了肥沃的农田。在秋季登上天座圣峰、同时观赏色作金黄的右原和一片金红的大森,是海国知名的盛景。
被大森和右原相夹的巨大海湾名叫掩日湾,相传在洋面升起前,这里曾经是右原陆地的一部分。即使被海水淹没,这片海区仍然非常富饶。右原藩和左大森藩各自占据掩日湾的一半;事实上,环绕着风涛岛的海域被一分为三,屏山藩、右原藩和左大森藩各自负责防御一个方向。然而随着东北方的云落岛和西北方的北原藩相继并入风涛国,屏山藩的主要精力都转向了西侧的赤雷国。
风涛国余下的两个大藩,都和风涛本岛隔海相望。云落岛藩位于风涛岛东北,是离岛最北方的岛屿,岛上西北侧是高山,东南侧则覆盖着森林。北原藩则位于风涛岛西北,是本陆最北的平原区域。夹着大量泥沙的龙河从平舆山北方奔涌而出,横穿北原,在本陆岛最北侧的尖角处入海;北原藩多年来借助龙河引出的水渠淤积泥土、灌溉作物,最终造就了这违反常理的地形。北原藩的领地南界紧紧贴着圆虹海岸,屏山藩借此控制北原藩的物资和水军防御,北原人则对此颇多不满,一直希望改变“连出海打渔都会越界”的现状。
风涛风物
风涛国是海国唯一独立于黑雷文明之外自行发展的文明。即便如此,多年来与黑雷人的互动、以及艺术上共同的云族血统,使得如今的风涛人看起来和黑雷人也没有太多不同。风涛人的发色与瞳色往往比本陆的氏族更鲜艳和多样,但除此之外也无甚差别。然而在政治和文化上,风涛岛则有更多其独特传统的遗存。
风涛国是天神的国度。但天神并不轻易干涉凡世,只有在最关键的时刻才会赐下神谕。在天神沉默的平日,五位大神主组成的太史寮执掌着这个国度。其中两位大神主来自屏山藩,一位来自左大森藩,一位来自右原藩,还有一位来自云落岛藩。数百年来,太史寮一直在风涛国保持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但其成员却并非一成不变:在洋面升起第二百二十七年,左大森主导的对夫桅内乱的干涉行动遭遇惨痛失败,使得云落岛拥有了属于他们的大神主;北原藩也一直在寻求为自己代言的大神主。考虑到天女降临之乱中风涛本岛表现得进退失据、令北原藩孤军奋战,风涛本岛的妥协恐怕无可避免了。
在大神主之下,风涛岛各地神社的神主替代了黑雷文化中城主和大名的地位。武士、农民和町人们依附当地神社的神主,神社的神主遵照各地大社和神宫的指示,而大社和神宫则直接听命于太史寮。但需要沟通神明、精进术法、主持祝由的神主,很少还有能力处理琐碎政务;神主们往往通过一些被称作“宣命”的代理人统治土地。宣命制是一种非常灵活的制度,一位宣命可能是神社培养的官僚、可能是接受雇佣的专业学者、也可能是町座自行推举出的年长者,但无论如何,他们都是远比神主专业的管理者。
相比于风涛本岛,云落岛和北原还保留着它们原本的政治制度——更接近夫桅和黑雷的制度。云落岛依然听从岛主的命令,尽管他们已经转而供奉天光出见尊;云落岛藩的大神主往往由云落岛主的血亲担任。而北原藩更是坚守着黑雷传统,武士依附同氏族的城主和大名,各氏族和部落共同推举出北原藩的盟主,在统一的北原旗帜下行事。这并非没有原因:一方面,北原藩的耕作依赖龙河的水利,而引水淤泥的水渠每年都需要在盟主的统筹下重新挖掘;另一方面,每隔数十年就会再现、祸乱北原的邪鬼鬼胫丸吾家,必须集结北原藩的全部战力才能战而胜之。如今的北原盟主梅本家,正是因此功绩才被北原人共同推举上位的。
风涛各地神官们的地位差异,除了传统和文化之外,还另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天座圣峰结界。在风涛独立之役末期建立起的天座圣峰结界是海国除了天宇结界之外最强大的结界,在天座圣峰结界建成后,黑雷人就明智地放弃了对风涛本岛的进攻。在这座以天座圣峰为枢纽、笼罩了风涛本岛的晦明大结界之内,风涛神官就能快速借用天神的力量;凭此他们能够击退盗匪、诛杀邪魔,抑或是令风调雨顺、粮食丰收。而天座圣峰结界无法保护的北原藩和云落岛,神官们就无法使用此等奇迹了。
风涛人组织军势的方法也与黑雷人不同。传统的黑雷军势依赖各地的藩主、大名和城主召集并训练武士和足轻,而风涛人的武士、僧兵和农兵虽然在钱粮上依附于神社,但却是自行组织并训练的。随着赤雷新军的出现,风涛人也在摸索应对之法。一些大社开始尝试联合起来,建立横跨不同地区的常备军,并聘请专业的将帅和军士整训这支军队。但许多神主也反对这种做法:这支军队还会效忠于风涛的神主吗?即使它会,那么又将效力于哪位神主呢?
风涛的武士尤其注重策马突击,风涛人举世闻名的突骑就是由此而来;他们常用的一字形刀镡(相比于黑雷式样的圆盘形刀镡而言)也是极为独特的象征。一位风涛武士常常会选定一座神社并毕生效力,但也有些武士会选择在海国游历以探求信念。这些旅行武士在风涛之外的地方被称为“奇刃旅人”,许多海国流传的话本与能剧的主角,就是一位携带着奇异刀刃的风涛武士。
风涛的信仰
远隔畿海和圆虹海,风涛岛的信仰常常因本陆人的传言而被误解。那些初次踏上风涛岛土地的人会惊讶地发现,风涛岛的信仰比任何人想象的还要宽松得多:一名风涛人甚至能合法地祭祀黑雷国大御神!
事实上,风涛人对神明的信仰分为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绝大多数风涛人都会信仰风涛的天神众,尤其是天光出见尊、天火火明比卖命和天之御雷神这三柱天神。每逢节日,人们就会聚集到风涛岛的大社,参加奉献给风涛天神的祭典。但除此之外,风涛人还会单独敬拜一位神明。许多风涛人选择天神之一作为自己的守护神,但同样有许多风涛人尊崇自己氏族或城邦的守护神,这一点和海国其他地方的人们别无二致。
在风涛的天神众中,最强大者就是太阳之神天光出见尊。作为风涛天神的首领,天光出见尊也是风涛国名义上的领导者。在海国各地都能看到天光出见尊的神社,而风涛岛上更是三五步外就能看到一座天光出见尊的神龛。而同为风涛三柱神的火炎之神天火火明比卖命是天光出见尊的妻子,在洋面升起时和天光出见尊一起抛弃凡躯、支撑起天宇结界,是海国仅次于天光出见尊的天神。
风涛三柱神中的天之御雷神,最早是黑雷国大御神的一面神相,代表了黑雷国大御神的天神一面。在天光出见尊和天火火明比卖命斩裂黑雷国大御神的神相后,作为天神的天之御雷神就从原本的黑雷国大御神脱离出来,并加入了风涛天神的行列。天之御雷神是北原藩最广为信仰的天神,但在风涛岛上对他的信仰也日益流行起来。
除了三位最强大的天神之外,那些较弱的天神往往也在风涛国拥有自己的信众。但和天宇结界合为一体的天神固然有移山填海的伟力,却并不能及时护佑某位信徒。因此,许多风涛人会选择其他神明作为自己的守护神。风涛各地生活着许多国神和野神,并作为当地风涛氏族、城池和部落的保护者受人崇敬。
风涛历史
尽管风涛国是海国唯二独自建立的国度之一,风涛人的早期历史却因缺乏史料而隐藏在迷雾之中。大约洋面升起一百八十年前,黑雷国的探索者们第一次踏上风涛岛,并发现了这个和黑雷国有诸多不同、但许多地方却隐隐相似的国家。如今的学者们相信,黑雷国和风涛国的哲学理念和艺术风格是因云族人的共同影响而体现出相近之处;但在黑雷人来到风涛岛时,风涛人和屏山的云族却似乎从未有过来往。
风涛人和黑雷人的早期交流并非一帆风顺,在因文化和习俗差异引起的一系列误解甚至流血事件后,风涛国和黑雷国终于成功建立起了外交关系。在随后的近五十年间,风涛和黑雷的交流促成了两国在文化、技术和艺术上的大发展。但好景不长,处于高速扩张期的黑雷国,毫无放弃肥沃的风涛岛土地的理由。战争开始了。
面对黑雷人的军势,尚且是一个城邦组成的松散联盟的风涛国几乎没有还手之力。在三十余年的战争后,在洋面升起前百年,黑雷国征服了风涛岛,在名义上统一了海国列岛。但随之不久,海水就淹没了掩日湾,海国人不得不团结起来,抵御倾覆之祸。海国人制造出了环绕整座海国列岛的宏伟结界,而天光出见尊和天火火明比卖命两位神明做出了最大的牺牲:他们抛弃了形体,作为这结界的枢纽和核心,将不断上升的洋面阻隔在外。
洋面不断升起,直至高过半空,但天宇结界成功保护了全部海国人。而天神们抛弃了形体,却获得了出乎意料的力量——足以抵御黑雷国大御神的力量。在洋面升起第十五年,以黑雷国大御神“禁绝百祀、独尊御神”的诏令为起点,风涛独立之役爆发了。战争持续了三年,风涛人倾其所有,在屏山建设出名为天座圣峰结界的、仅次于天宇结界的晦明大结界,并在樱前原的城邦暗中援助下,借助天座圣峰结界消灭了黑雷国在畿海的水军。随后,黑雷人无奈地承认了风涛岛的再度独立。
在此后,风涛国一直以削弱黑雷国为己任。洋面升起九十三年开始的樱原独立之役中,风涛国大力援助云峨岭的诸城邦和氏族。洋面升起第一百二十八年,第一次夫桅独立以云落岛并入风涛国告终。而在洋面升起第二百七十二年,第三次四方原之役中,天光出见尊和天火火明比卖命更是亲自出手,将黑雷国大御神斩裂成三个神相,并借此机会攻占了北原藩。
此后百余年间,风涛国一直是列国中最活跃的国家。夫桅第二次独立背后,显然有风涛人的影子;新生的赤雷国,也受到了风涛人的进迫威胁,领土一度收缩到了平舆山脚下的海岸。即使是和风涛向来友好的樱原国,也因风涛人的陈兵边界和对樱原内政的干涉而产生许多嫌隙。
但就在不久前,风涛国遭遇了洋面升起后最大的挫折:人们虔信的一位天神,天光出见尊的女儿天光明夜命,竟然抛弃了风涛国。在这场被风涛人称为“天女降临之乱”的事变中,天光明夜命抛弃了天神的身份,作为野神降临海国,并成为了樱原国的主神之一。而当风涛人从这混乱和迷茫之中挣扎起身时,又愕然发现自己已经站在了海国列国的对立面上。
在天女降临之乱中,风涛岛的大神官们进退失据,如果不是天之御雷神力挽狂澜,几乎任由趁势进击的赤雷军势攻入风涛岛本土。在此后,天之御雷神的信仰在风涛国各地迅猛增长,北原藩对属于自己的大神官的呼声也愈发高涨。但风涛国的困境更不止于此:在西进受阻、与赤雷国的冲突以和约告一段落后,风涛国正处于寻找方向的迷茫之中。如今风涛国政被主张东进夫桅列岛的派系把持,但在内无同仇敌忾之念、外有列国敌视之患的情况下,许多风涛人都对所谓东进抱着悲观的观望态度。
扮演一名风涛角色
作为一名典型的风涛人,对天神的信仰在你的生活中占据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真诚、顽强和坚持能让你跨越一切艰难险阻。然而在有些时候,你出于自身信仰而做出的决定,却无法被不那么虔信神明的人们所理解。
作为一名风涛角色,回答下面几个问题有助于你建立角色形象:
·你的角色来自拥有独特文化的风涛本岛,还是更加自由混乱的云落岛,或者是坚持许多黑雷传统的北原藩?
·你的角色是否和其他风涛人一样虔信天神?还是对天神产生了一丝怀疑?
·你的角色是风涛国地位尊贵的神职人员吗?还是作为武士或宣命开始冒险?甚至是町人或农民?
·你的角色离开风涛国土的原因是什么?是立下了游历的誓言、是接受了使命、还是被生活所迫?抑或是不能认同其他风涛人对信仰的坚持?
-
樱原
樱原国位于本陆的最东侧,海国的东南方。西起御神林边,北抵掩日湾,东至离岛,向南一直到天宇尽头,尽是樱原国土。樱原之地的名字,一部分来自于云峨岭的樱花之神,另一部分则来自名唤樱前原的平原地带。正是云峨岭、樱前原以及南方海外的步摇岛三地的联盟,建立起了最初的樱原国。
从四方原地区向东望去,一眼就能看到苍翠广袤的云峨岭群山。因此,在黑雷扩张的早期,黑雷人首选的目标就是触手可及的云峨岭。如今的樱原国把云峨岭山脉划分成三个地区:西云峨岭为樱后地方,东云峨岭为春望地方,而山出地方囊括了本陆最南端半岛上的云峨岭余脉。云峨岭的最高峰名为玉翎峰,地处春望地方,樱原国的首都春望城也定都于此。
跨过云峨岭,则是一片富饶广袤的平原。黑雷人将其称为樱前原,意为“樱花女神身前的平原”。缀华河从云峨岭中流出,先是北向、再折向东,穿过樱前原注入荒海。每到春秋时节,缀华河面上就会覆满花瓣或红叶,是海国知名的美景。其东南岸是名为羽森的森林,行政上这里被称为羽森地方。羽森地方由于林中树木叶片似羽而得名,此地居住着许多蛇人部落。
而缀华河西北岸也被分为两个行政区:南侧的平原为樱前地方,北侧的平缓丘陵为上原地方。缀华河西北是樱原国的粮仓所在,是樱原国最重要的腹心之地。在樱原独立之役时,为了获取樱前原的帮助,云峨岭人和步摇岛人在国名上做出了很大妥协;官方说法中樱原国名的第二个字来自樱前原,但许多樱前原人都认为“樱原”二字就是“樱前原”的简称。
樱原国南方海岸线外是野海地方,因其位于野海而得名。樱原国第一大岛步摇岛就坐落在野海之上,这里也是在黑雷统治时期管理东南辽阔海区的步摇岛都管领的驻地。早在洋面升起前,野海就是有名的膏腴之地,在畿海之乱后更是接纳了许多来自畿海的难民。如今,在步摇岛统领下的野海地方,是樱原国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虽然数百年后野海地方依然以步摇岛为尊,但历史上和夫桅列岛密不可分、长期作为流放目的地的荒海地方,如今抱持着相对独立的理念和制度。顾名思义,位于樱前原东南的荒海,相较于野海要荒芜许多。荒海并非物产贫瘠,但来自扶桅海的洋流和风暴时时影响着荒海人的生存环境,这也让荒海人比樱原其他地方更加团结。
在云峨岭北、樱前原西,樱原国的畿海地方占据了大半个畿海。畿海之乱后,荒芜的畿海被魔物占据,是樱原国率先发起了以收复畿海为目标的进军。相比于按兵不动的风涛、后知后觉的黑雷,樱原国一度占据了畿海全境。即使海国列国的国界线多年间进退甚繁,樱原国仍然牢牢地控制着畿海东半。在天光明夜命选择降临于畿海后,畿海地方就更加难以撼动了。
樱原风物
在洋面升起百年后,云峨岭以东不满于黑雷统治的氏族、城邦和部落揭竿而起,击退了黑雷国派出的平叛军势,在樱原之地建立起国家。正因如此,樱原国的文化在保留了大量黑雷痕迹的同时,又有许多独有的樱原特色。以神明为枢纽、以纵横樱原之地的大道为纽带,诸多城邦氏族联合起来,构成了这绝无仅有的国度。
樱原人的政治虽不像夫桅人那样一盘散沙,却比黑雷、风涛或者赤雷国要自由散漫得多。在樱原国的山脉、平原和森林中,星散的氏族、城邦和部落各自为政,自行其是,其中许多都有别处未见的传统和制度。每个城邦和部落都会推选代表,在特定的祭典之日前后聚集到各地方的大社议事立法,并通过谈判或决斗等方式解决各城邦之间的矛盾。当一个地方的樱原人的意见无法弥合时,以统一理念为目标的小规模内战在历史上也发生过多次。在樱原最重要的节日——樱花女神七野樱正辰媛一年一度的春望祭前,各地方推举的代表们会来到玉翎峰春望城,议定新一年的国是。
樱原国的前身是黑雷国建立的云峨岭、樱前原和步摇岛三个都管领地方,并继承了黑雷式的行政体系。尽管相对黑雷、赤雷和风涛国而言薄弱许多,樱原国各地方仍然能借助关税和商税来维持一个较小的政务机构,并修葺不可或缺的大道。樱原人在习惯上仍称之为“管领府”,尽管在推翻黑雷国的统治后,樱原之地再没有来自黑雷的都管领了。
除了调解矛盾、输送物资、修整道路外,在外敌入侵时管领府还需要联络各城邦、部落,召集军队抵御敌军。然而随着樱原人和黑雷新军交战的多次败北,对一支常备军的需求渐渐成为必然。位于对峙前线的畿海地方和云峨岭诸地方已经建立起常备的军队,管领府会负责新军的组织和训练,因此也会收取更多的税额;这也正是常备新军在荒海地方和野海地方难以推行的原因。
在管领府之下,樱原国各地的城邦、部落和氏族则会负责本地的政务和治安。只要其领地内的国人们同意,无论怎样的政制、税务和军势组织,传统上都不容外人置喙。那些奉行数百年传承理念的蛇人部落、鬼族氏族和云族城池,别处难得一遇,在樱原却随处可见。
而联系各城池和部落的,则是樱原的诸多商会。借助纵横樱原的大道,商会在城池和部落间互通有无,把松散的城邦和部落整合成一体的国家。在樱原的诸商会中,最有名的是步摇商会:于洋面升起第九十二年诞生于一纸协定的步摇商会是海国第一个商会,而这个粗糙稚嫩的关税同盟,最终成为了步摇岛、云峨岭和樱前原合邦立国的纽带。如今步摇商会已经是海国规模最庞大的商会,即使在遥远的北原藩,也能看到隶属步摇商会的商行。
然而仅凭商会自身,不可能轻易翻越云峨岭的崇山峻岭,触及那些深山中遗世独立的氏族。云峨大道正是因此而生——那是由无数山路、栈道、大桥、索道、传送阵法和为滑翔翼设立的高塔在云峨岭编织出的路网。从樱原独立之日起,樱原人就开始在云峨岭建设大道。足足二十八年后,在洋面升起第一百二十四年,云峨大道方才宣告建成。
二十八年间,樱原人用了他们能想到的一切手段,在崇山峻岭间硬生生搭建起了能让大量人货物资通行的“道路”,从此云峨岭被熔铸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除了呈三个交错环形布置的大道主路外,更有无数支路把云峨岭中所有的城池、氏族和部落连接起来。直到现在,哪里有新的城池出现,樱原人就会把云峨大道的支脉扩张到哪里。
云峨大道的建设、收复畿海运动的兴起、还有与遗世独立的云族氏族的沟通,使得樱原人的艺术风格开始呈现出自己的特色。和华丽繁复的黑雷装饰、庄严沉凝的风涛建筑相比,樱原人的建筑、服饰、武具呈现出明快精巧、淡雅平和的风格,尤其偏好各式樱花纹样。樱原各地的文化和艺术,也随地域不同而变化纷繁,少数坚守传统的氏族和部落甚至保留着洋面升起前的艺术和习俗。
樱原的信仰
对樱原人而言,神明是把人们连结起来的纽带。许多樱原的家系都会将那些建立功勋、声名远扬的先祖请入神龛,供奉为家神,希望先祖能给予自己勇气和庇佑。而同居一个城邦、同在一个部落、同属一个氏族的樱原人,往往会保持着相同的信念,因而会尊奉同一位城邦或是氏族的守护神。
那些为樱原人做出过伟大贡献的英雄,那些最为有力的城池或部族的守护神,其影响力就会在整个地方传播开来,而这位神明也会被一大片地域中的樱原人共同信奉。净火媛,山出地方的净火之神,就是这样的例子:这位建立秋虹城、于樱原独立之役中抵御黑雷军势围城三年、以一己之力复兴山出地方、留下守护云峨岭的净火之力的女武士,即使尚未作为神明苏醒,仍然是云峨岭信念的化身。
而在地方神明之上,就是君临樱原的三柱主神:七野樱正辰媛、霞津姬命、天光明夜命。这三位女神在海国也是屈指可数的强大神明,是樱原国的守护者,被樱原人共同信仰。樱原各地都有她们的神社,其中七野樱正辰媛的正樱大社、霞津姬命的落霞大社、天光明夜命的琉星大社,是樱原国最重要的三座大社。人们会在她们的祭典日前聚集到神社周围,解决旧日矛盾、化解过往恩怨,而在祭典日后共同协商、展望未来,为新一年设立目标和祈愿。
七野樱正辰媛是樱花与时间的神明,是樱原最强大的神明,也是樱原人公推的共主,她的神社在云峨岭和步摇岛尤其为多。坐落在春望地方玉翎峰顶的正樱大社是她的神宫,这里也是包括结实之神河野美里命在内的诸多从神和剑守巫女们的居所。樱原国的首都春望城位于正樱大社山脚下,每当七野樱正辰媛的春望祭举行时,全樱原人的议政大会就会在这里召集起来,决定樱原国接下来一年的方向。
霞津姬命是云霞与灵感的神明,早在黑雷人到来之前,樱前原的氏族和部落就已经在遵循她的教导了。她也有许多从神,其中不乏工匠之神石筑童子这样的知名神明。霞津姬命居住在落霞大社,这间神宫在历史上曾多次迁徙。如今的落霞大社位于缀华河畔,背靠羽森、面朝樱前平原,每年秋天收获时节,樱前原的丰穰祭就会在这里举行。樱前原各地方的人们会来到这里共同庆祝,并在祭典上进行樱前原人一年一度的会盟。
天光明夜命是星光与命运的神明。尽管她作为天神在海国历史上早已留下名字,但以野神之姿加入樱原国,还是仅仅一年前的事情。在天女降临、天光明夜命成为第一个由天神转化成的野神后,她选择了畿海作为她的栖身之处,并在紫玉林建立起了属于她的居所——名为琉星大社的神宫。畿海人非常乐见一位天神选择了他们的家乡落脚,而在七野樱正辰媛和霞津姬命的大力支持下,云峨岭和樱前原也快速接纳了星光女神的信仰。尽管步摇岛和荒海仍然有所疑虑,但天光明夜命成为樱原的三柱神之一,已经是樱原人公认的事实了。
樱原历史
早在洋面升起前——早在黑雷人开始扩张之前,云峨岭和樱前原就居住着许多部族。他们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并偶尔在必要时向神明求取点拨。但直到黑雷人翻越云峨岭,这些部族才真正被文明所联系起来。在七野樱正辰媛和霞津姬命的首肯下,云峨岭人和樱前原人如饥似渴地学习着黑雷人的文化和制度,建立起与之相似的神社和城池,并开始以大名和武士等名字称呼自己。
直到洋面升起之时,黑雷国已经在樱原之地设立了三位行政长官——云峨岭都管领、樱前原都管领和步摇岛都管领。他们分别管理着云峨岭、樱前原和本陆东南海域,并按时向黑雷近畿献上税贡,而黑雷移民和樱原原住民建立的城池和部落,就在这片土地和海域上星罗棋布。
但黑雷治下的和平并未一直持续下去。即使海国人建设起天宇结界,将升起的远海阻隔在外,但黑雷人并没有真正做好准备:天气、洋流与光照变化导致的粮食减产造成了饥荒,迫使黑雷人不择手段地攫取食物,和风涛岛的拉锯战更是让黑雷国雪上加霜。畿海首先被压榨殆尽、海水变得澄澈湛清,成为了荒芜且魔物横行的贫瘠之地。而随后,黑雷近畿开始愈发严苛地压迫开发较好的云峨岭和樱前原。樱原人苦不堪言。
洋面升起第七十四年,云峨岭余脉、西云峨岭和步摇岛的五座城池歃血为盟,共同抵制近畿税吏的压迫。洋面升起第八十一年,黑雷近央华族和五城盟开始武装冲突。洋面升起第九十二年,步摇商会建立,步摇岛和云峨岭的经济开始融合起来,却和黑雷近畿进一步撕裂。洋面升起第九十三年春,樱前原爆发内战,以霞津姬命为首的、支持独立的氏族联盟击败了樱前原都管领松平合羽,樱前原、云峨岭和步摇岛合邦立国已经势在必行。就在这一年秋天,以云峨岭秋虹城围城战为标志,樱原独立之役爆发了。
樱原独立之役持续了三年。在洋面升起第九十六年,一纸和约最终令樱原国脱离了黑雷国。作为和约的一部分,许多在近畿无法生存的黑雷民众迁移至云峨岭、樱前原、野海和荒海,建立城池、开垦荒野,在这里定居下去。与此同时,樱原人开始在云峨岭和樱前原建设起大道,联通樱原之地的城池、部落和氏族,让樱原国成为无法分裂的整体。
在最为艰难的云峨大道建成后,樱原国就开始着手收复失陷于魔物之手的畿海。对畿海的收复运动持续了近百年,在付出无数人力物力后,樱原国一度占据了整座畿海。在此后的两百余年,樱原国和黑雷国爆发了多次冲突,大多是由于对四方原的归属分歧。在洋面升起第两百七十二年、第三次四方原之役中,黑雷国大御神被偷袭、其神相分裂,樱原国因此控制了半个四方原,此后两国的国界始终在此基础上拉锯。
樱原和黑雷最近一次冲突是十七年前的鹮走山合战,黑雷人指责樱原人谋杀了一位知名氏族的家主。但后来人们发现,这场战争的起因是彻底的误解:那位家主其实牺牲于封印一头强大的邪鬼。在此后的十余年间,面对咄咄逼人的风涛人,樱原国和黑雷国反而放下了往日仇怨,站在一起应对风涛国的扩张倾向。
作为对新事物接受最快的国度,樱原国也在迎来前所未有的改变。天女降临之事固然大大增强了樱原国的力量,却也改变了以往的政治习惯和各地方的力量对比。随着天光明夜命定居畿海紫玉林,数个声名远扬、万众敬仰的氏族和蛇人部族都追随她迁徙于此,一座新都市的崛起已成定局,畿海地方也将变得像春望地方和樱前地方那样举足轻重。
除此之外,地处前线的畿海和云峨岭诸地方已经建立起常备的新式军队,而管领府的地位也有显著提升;荒海和步摇岛对此坚决反对。樱前原诸地方则陷入了反复拉锯之中:许许多多城池、氏族和部落各执一词,无论是支持者还是反对者都无法说服对方。最悲观的樱原人已经开始认为,或许只有一场战争才能让樱前原和樱原国确定前进的方向。
扮演一位樱原角色
作为一名典型的樱原人,乐观、积极、活力和创造力让你有能力和信心解决面对的一切难题;无论何时,你都坚定地相信并践行着属于自己的理念。然而,你看待问题的角度,能够让其他人接受吗?你所抱持的主张,能够被其他人认可吗?
作为一名樱原角色,回答下面几个问题有助于你建立角色形象:
·你的角色来自樱原的什么地区?云峨岭的群山、樱前原的平原和森林、步摇岛的浅海还是海水澄澈湛清的畿海?
·你来自什么样的城池、氏族或部落?它们有什么独特之处、是否富有名望?是由某个单一种族组成,还是各个种族杂居?
·是谁在领导你的氏族?你出身的城池信仰什么神明?在你的家乡,人们共同接受并践行的理念是什么?
·你是认同故乡人们的信念呢,还是心中自有理想?你离开家乡开展冒险,是为了逃离你不认同的环境,还是想要实践你认可的主张?
-
赤雷
在赤雷国独立以前,赤雷国土一直被称为“高岳之彼”。高岳之北、平舆山以西、青叶林向南所包围着的,就是如今的赤雷领地。最早从近畿出发来到这里的黑雷人,翻越了险峻贫瘠的高岳,跨过南丘、苇海和土见森,一路抵达白江河口,建立起最初的黑雷殖民地。
五百年前洋面升起之时,黑雷人从苦水河曲源头处艰难地翻越高岳,他们最先遭遇的就是一片千沟万壑的黄土丘陵。这里虽然降水频繁,但坚硬岩石和疏松黄土构成的地表却无法形成肥沃的土地。不仅植树、种田颇为不易,来自高岳的细碎河流在南丘切割出千沟万壑,使得交通也极度不便。黑雷人将这里称为“难丘”。数百年过去,当地人们也逐渐摸索出一套筑坝淤地的办法,来和这广袤丘陵共处,难丘渐渐成为赤雷国的南丘道。然而十四年前,黑雷国从南丘道夺地千里,残余的南丘道领土也变成了如今的壑州边。
当人们跨过南丘继续北进开始沿着土见森边缘向西探索时,他们来到了或许是高岳之彼最不可思议的地方:苇海。这片一望无际的长草平原广阔如海,苇海之名由此而来。这里的土地贫瘠,雨水稀少,生长出的草不适合做牧草,却难以根除。但高岳之彼的赤雷人用了上百年时间,倾其所有,建设出海国最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只为了将苇海变成沃野。
赤雷人建起名为浅沙堰的宏伟大坝,从白江引出江水,又挖掘河道、铺设河沙,人工造出一条名为浅沙江的新河;而河道两侧,密密麻麻如叶脉般的运河与水渠,时刻灌溉着河道两侧的农田。再加上几十年如一日的烧荒和施肥,人们逐渐把大半个苇海转化成适宜耕种的沃土。如今地处白江和浅沙江之间的夹江道,已经是海国知名的粮仓了。
黑雷探索者们在跋涉过难丘和苇海后,终于在高岳西侧内陆发现了一片广袤的森林。这片森林依着山势向北延伸,直抵平舆山的中段。探索者们惊喜地称之为土见森,意为他们终于发现了一片可供居住的沃土。奔腾的白江从高岳与平舆山交界处涌出,穿过土见森注入海国西侧的红水海。赤雷人将土见森的名字赋予了位于赤雷腹心的土见道,直到今天,土见道都在为赤雷国提供源源不绝的木材和物产。
沿着白江一路顺流而下、直抵红水海边,一座宏伟都市拔地而起,即是赤雷国的首都鸣京。南丘和苇海荒芜难以定居,土见森远离内陆无法获得黑雷近畿的物资,直到踏足白江河口后,来自黑雷的探索者们才建立起第一座城市。这座城市是高岳之彼第一座城市,是赤雷国最大的城市,也是赤雷国大御神的神宫所在。
而从白江溯源而上,开拓者们在白江源头处发现了一座蜿蜒崎岖的峡谷。人们惊讶地发现,峡谷另一端的出口正是高岳对侧的丰隅藩,而这条道路要远比翻越高岳、南丘和苇海,或者从奔河出发、走海路直至鸣京要快捷便利得多。在赤雷国建立后,这条峡谷也是赤雷黑雷两国陆路的主要通道,在战争时往往于此地拉锯日久。赤雷国因此建立了崎峡边,来防御黑雷的进攻。
跨过白江向北,则是一片广阔平原。这里物产丰饶,四季分明,江水平缓的沉影江静静流淌;赤雷人把这片适宜居住的平原命名为波平原、在此地设立波平道,名字中蕴含着他们对安稳生活的祈愿。这祈愿确实成真了: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波平道都是赤雷开拓的支撑,这片远离海国腹心的肥沃土地,也是天宇结界下少数从未经历过战乱的地方。
土见道和波平原以东的平舆山,地势地貌要比高岳平缓温和许多。平舆山西麓是赤雷国的膏腴之地,而平舆山东麓就是要和风涛人正面相对的海岸线,因此赤雷人在平舆山东侧脚下和圆虹海西侧修筑了无数砦堡用以防御,又打通了许多条横穿平舆山的山路,并设立了海围边来防御风涛本岛的攻击。
赤雷国最北方则是占据青叶林南半的青林边。在黑雷国大御神被天光出见尊偷袭分裂后,风涛军势就趁势攻占了北原藩,守御北原的黑雷残军退入青叶林后才止住败势。赤雷国独立后和风涛订立和约、勘定边界,青叶林被一分为二、南北分属两国。赤雷随后建立了青林边用以防御风涛人遣入北原的军势,在赤雷和风涛的历次冲突中,这里也是赤雷讨伐军的集结之地。
赤雷风物
和海国其他地方不同,赤雷国完全是赤雷国大御神的国度。赤雷国大御神统御着赤雷国的全部力量,将一切权力都集中到他的手中;而这权力又被赤雷朝廷成千上万的官吏分别代为执行,将整个国家打造成一台精密庞大的机械。赤雷人们在这机械中各司其职,为赤雷国提供庞然动力。在海国最强大的国神统治下,赤雷人在面对危机时,第一反应不会是祈求神明展现奇迹,而是借由神明索求集体的帮助。
为了以赤雷国大御神之名治理国政,赤雷国的制度是诸国度中最复杂的,所有官员的权力都被精密地制衡着。赤雷国朝廷设有五院八省,以及直接向赤雷国大御神负责的督察使。五院包含由中政院、枢密院、理政院组成的主理政务的上三院,负责监察百官的监察院,以及作为赤雷国智囊的集智院。八省分别是理政院下设的纳言省、式部省、治部省、兵部省、刑部省、将作省、大藏省、宫内省,分别治理赤雷国的不同领域。
赤雷国地位最高的行政长官是三位太政官大臣:统领理政院的太政大臣,统领中政院的右大臣、统领枢密院的左大臣。但管理理政院的通常是理政院都管领,而太政大臣并不实际负责理政院的事务,因此人们常常把理政院都管领也视为太政官的一员。太政官大臣以及理政院都管领都有值守内廷太政阁、辅佐赤雷国大御神、参议军国重事的责任,因此太政阁也被人们认为是赤雷国的中枢机关。
从礼制上讲,赤雷国最尊贵的大臣是总掌太政阁、并名义上总领理政院的太政大臣。但就实权而言,很多时候执掌中政院、可以预拟国策的右大臣能凌驾于太政大臣之上,成为朝堂的实际掌控者——在右大臣和具体实施政务的理政院都管领是同一派系时更是如此。分管军事的枢密院左大臣通常居于太政大臣和右大臣之下,但有时强势的左大臣也会压制右大臣和太政大臣,主掌朝纲。
智慧之神天久津智命统领着集智院,这里是赤雷国的智囊聚集之地,也是海国最有名的学府。集智院的琉璃书塔是鸣京最高的建筑,许多学者和术者从海国各地来到集智院,只为一睹其中所藏的万千书卷。进两百年来,集智院和天久津智命始终游离于赤雷政争之外,以学术为主业,并为赤雷国大御神提供建言。
如果谈起赤雷国最有权势的氏族,那必然非奉剑家族莫属了。赤雷国的五个奉剑家族分别是安央家、束花家、国府田家、八木原家和浅路家。这五个家系是最早效忠赤雷国大御神的,也是赤雷国立国的基石,世代深受赤雷国大御神信赖。赤雷国五剑交叉的旗帜,正是代表着这五个随赤雷国大御神揭竿而起的氏族。尽管并非总能主导朝政,但奉剑家族世代都把持着赤雷国的高位。而那些无意于朝堂的奉剑家族后裔,许多都被招募进督察使中,成为赤雷国大御神的耳目。
督察使是赤雷国大御神的耳目,也是赤雷国悬在贪官污吏头顶的利剑。和风闻奏事、监察宇内的监察院不同,督察使需要深入赤雷平民之中,探寻民间疾苦,回报赤雷国大御神;他们还必须有高超的法力或剑术,因为督察使们在寻访的终点往往需要直面妖物、邪鬼甚至天魔。赤雷各地都流传着督察使力挽狂澜、拯救赤雷国的故事,而其中许多实非妄言。
赤雷国是海国最早建立常备新军的国家。在赤雷独立之役伊始,赤雷人就凭借着统一训练、兵种齐全、战术先进的新军战胜了兵力更多的黑雷平叛军。在赤雷国事踏上正轨后,常备的赤雷新军也作为定例逐渐完善。然而许多事实已经证明,即使是声名远扬的赤雷新军,被愚蠢地用于错误的目的时,也会遭遇惨痛的失败。
赤雷国为何会发展出这样复杂的制度?学者们的共识是,赤雷人为了利用白江和沉影江水种植作物,为了灌溉夹江道、土见道和波平道的农田,这样的制度是不可或缺的。利用赤雷朝廷的雏形,赤雷人建设出了海国最庞大复杂的水利系统——浅沙堰与浅沙江。
二十丈高、上千丈宽,由一座主堰和四座分水小堰构成的浅沙堰,将白江江水分为两支;奔腾的白江撞上浅沙堰后,四成江水沿着原来的路线前进,六成江水被引入浅沙江。浅沙江动用了尚未分裂的黑雷国大御神的神力、无数术法和高岳之彼几乎全部人力,历时十年才挖掘而成。河道两侧又引出无数支渠,灌溉着两岸千里良田。在浅沙堰建成之前,南丘以北、土见森以西尽都是干旱荒芜的苇海,只有白江两岸才有些许人烟。在浅沙江出现之后,赤雷人才有能力在苇海开辟稻田。正因如此,浅沙堰的落成之日,才会是赤雷国最重要的节日和祭典。
赤雷的信仰
赤雷国是国神统治的国家。大多数赤雷人都尊崇赤雷国大御神和天久津智命,但其他神明在赤雷人生活中出现得则较为稀少。除了鸣京的神宫和集智院外,赤雷并没有更多的神社供奉这两位神明;事实上,比之于有形的神社,赤雷国的朝廷本身就是赤雷国大御神的无形神社了。
除了两位国神外,赤雷国有着许多氏族和地区的守护神,但却很少有守护特定城池的神明;这通常是赤雷官僚而非赤雷神明的责任。与别处不同的另外一点是,在赤雷国,只有少数神社才会修建在深山幽谷之中。每座赤雷城池内都会有专门保留的神社城区,其中属于不同神明的神社鳞次栉比,赤雷有名的神社几乎全都设立在闹市左近。除了在家中祭祀他们的家神外,赤雷人通常只有在祭典日或遇到相关事宜时,才会来到神社祭拜神明。
少数赤雷国的神明,会在鸣京的神宫区有一席之地,为全赤雷国所崇敬。这些神明或是如熔原之乌般强大无匹,或是如国府田龙神般为赤雷国立下汗马功劳,抑或是像葛叶姬那样两者兼有。葛叶大社正是最近的例子:葛叶姬的后裔在天女降临之变前后,促成了赤雷国和北原藩的和约,击杀了两只海国闻名的邪鬼,又和奉剑家族交好、执掌将作省事务;因此在赤雷国大御神的授意下,新建于鸣京的葛叶大社转瞬间成为赤雷最重要的神社之一。
赤雷历史
在黑雷人开拓高岳之彼前,几乎无人知晓高岳和平舆山对侧是什么模样。即使是早在洋面升起前就迁居平舆山的云族部落,也从未深入探索过高岳之彼。黑雷人的探索几乎没有受到稀少的原住民的阻碍,反而是此地暗藏的妖物和邪鬼给他们带来许多麻烦。
在随后的的两百余年中,“高岳之彼”四字对黑雷近畿而言一直等同于“流放之地”。只有在近畿政争中失败的华族、在高岳南侧生活难以为继的平民,才会选择经由崎峡或红水海前往赤雷之地。偏居海国一隅、被高岳和平舆山所阻隔的高岳之彼,长期以来也被一山之隔的风涛国所忽略:他们的注意力更多集中在畿海和离岛,仅仅在北原和黑雷人发生过数次冲突。
直到洋面升起第两百七十二年、赤雷国大御神从原本的黑雷国大御神中分离出来时,高岳之彼才正式踏上海国历史的前台。洋面升起第两百七十四年,赤雷国大御神携五奉剑家族举起叛旗,两年后于南丘彻底击破黑雷军势,赤雷国自此立国。
刚刚独立的赤雷国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北方趁机割占北原的风涛征服军正虎视眈眈,南方心有不甘的黑雷华族也在积蓄力量、时刻准备翻越高岳,而东方的平舆山也未必能一直保护赤雷国的腹心之地。而在赤雷国内部,大量战乱中出现的邪鬼和妖物亟待讨伐,那些表面臣服于赤雷国大御神的氏族也是难以根除的隐患。
接下来的几十年中,赤雷国大御神一方面按自己的心意改造赤雷国的传统和文化,建立起大权集于一身的朝廷制度,另一方面南拒赤雷国于崎峡、北破风涛征服军于青林边,又打通横贯平舆山东西两麓的山路。在洋面升起第三百二十年,趁风涛国以其军势扶植夫桅列岛再次独立时,赤雷国东出平舆山,将防线推进至圆虹海,自此奠定了赤雷国境。
然而最近百年,赤雷国一直在南下和北上两条道路之间首鼠两端。以尾冢左大臣为首的激进扩张派掌握南土时,作为保守派核心的奉剑家族百般阻挠,在激烈的党派倾轧中,南丘道守护三浦家被定罪夷族,这最终导致赤雷国失去了南丘道。而奉剑家族在北境出击北原藩的行动,同样被尾冢家暗计破坏,使得青林边守护朱枚家也绝嗣灭族。
可就在短短数年间,激进派和保守派的立场就讽刺性地对调了:激进派的主要精力转向北原攻略时,其在南方的势力不计后果地飞快收缩,反而是保守派在尽力弥补空白;而尾冢家在北方暗含阴谋的扩张,也是被奉剑家族最终阻止的。在天女降临之变中,尾冢左大臣暴露了其早已被邪鬼附体的真面目,被几位作为奉剑家族盟友的英雄所讨伐,而这也终于使赤雷朝廷持续几十年的党争告一段落。
如今,折磨赤雷朝堂的党争平息下来,原本簇拥在尾冢左大臣周围的激进派彻底崩溃,而奉剑家族的羽翼也折损甚重,朝廷中大量空缺职位亟待填补。而葛叶大社的建立、将作省和集智院的合辖、葛叶姬和国府田龙神两位知名神明的苏醒预兆,无一不预示着赤雷的政治将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尽管赤雷国和风涛北原藩的漫长战争告一段落,但海围边以东和风涛本岛的冲突在短时间内绝不会停息下来。而在赤雷东南正在内战的汲壶藩,赤雷人正在赤雷国大御神的意愿下主动参与其中。赤雷国要在偏安五百年后,加入对海国中央四战之地的争夺吗?一如既往地,赤雷国大御神在目标达成前,并不会对所有人解释清楚。毫无疑问,许多人都会在这变局中进行他们自己的谋划,而这些谋划又毫无疑问地不可能全部共存。
扮演一位赤雷角色
作为一名典型的赤雷人,你继承了黑雷文化中对传统和权威的尊重,但却更加相信集体的力量。让人们团结一心、各施所长,是你跨越难关的法宝。然而你在消弭团体中的矛盾时,仍然需要坚守自己的立场、并让人们追随你的信念,而非仅仅做一个圆滑的和事佬。
作为一名赤雷角色,回答下面几个问题有助于你建立角色形象:
·你的角色生活像大部分赤雷人那样生活在城市和村镇里,还是成长在荒野深林之中?
·你接受赤雷国的理念吗?对你而言,是实现自己的目标更重要,还是实现人们共同的目标更重要?
·你是否信仰赤雷国大御神?如果不是,你尊奉的神明是谁?你对赤雷朝廷的态度如何?它是否在你的人生中有过至关重要的影响、无论是好是坏?
·你为了谁而展开冒险?是为了自己的信念,还是为赤雷朝廷的公务?抑或是为某位神明、奉剑家族、商会甚至不明身份的外国人服务?
-
夫桅
在与本陆隔海相望的岛屿和海底平原处,夫桅人建立了他们的城池和国家。绝大多数夫桅人都称他们的故乡为“夫桅列岛”,而非本陆人常说的、带有一丝贬义的“离岛”。而立于夫桅七岛上的就是夫桅国,海国最晚诞生的国家。
海国的八座离岛中,除了云落岛被风涛国割占外,余下的七座岛屿就是夫桅国所居的七岛。夫桅七岛各自为政,每座岛都会管辖一片与之邻接的海区。但岛屿之间却没有明确的分野,各岛实际控制的区域时时变动,即使偶能划定界限,和解也维系不了太长时间。
在夫桅七岛中,胜藏、尚平、残心、大悲四岛相对较小,在夫桅各岛的争端中往往居于其次。除一座出产铁矿的山岳外再无他物的胜藏岛和布满丘陵梯田的尚平岛位于夫桅列岛最南端,面对的又是对夫桅没有太多兴趣的樱原国,其结果是胜藏岛所占的海域狭小、属于尚平岛的多是荒芜贫瘠的外海。残心岛直面风涛本岛、其所辖海区与风涛国接壤,岛上又是夫桅不多的产粮地,因此各岛反而时常在领地争端中向其退让。最北方的大悲岛那夫桅七岛中最小的领海,并非因其孱弱可欺,而是他们遗世独立的传统所致。
菖蒲、御羽、龙造三个大岛,无论是从岛屿面积还是从实力而言,都决定性地影响了夫桅国的局势。七岛中央的菖蒲岛是夫桅第一大岛,西南的山脉出产矿石和水晶,东北沼泽生长的珍珠草和靛血树是夫桅列岛重要的军事物资,更重要的是勾连夫桅列岛的黑流始于菖蒲岛、也终于菖蒲岛。北方御羽岛一来山脉险峻、雪顶峰是夫桅列岛航海最重要的地标,二来山民剽悍、御羽岛所占的海区是七岛中最大的。而龙造岛尽管所辖海域被周遭岛屿和面对的樱原国挤压得非常狭小,但岛上遍布秀丽群山和森林,其物产丰富是其他岛屿无法媲美的。
尽管夫桅国名的起源众说纷纭,但大多人都认为这名字来自于扶桅海。扶桅海位于海国东北,包围着离岛,扶桅海的海域几乎代表着夫桅国的国土。扶桅海水色幽深浑浊,其中鱼鳖众多;仰仗扶桅海的肥沃,夫桅七岛都能够大量出口海产。虽然扶桅海风暴甚多,水下视野也会受到浑浊海水的影响,但海底的城池依然星罗棋布。
夫桅七岛间奔涌着一条宏伟的海流,因其水色比周遭海域浓重得多、显现出深深的蓝黑色,所以被称之为“黑流”。黑流自菖蒲岛西南的黑流港出发,一路向北擦过残心岛东侧的岬角,折向西北,在御羽岛绕行半周后直奔大悲岛,而后向南依次经过残心岛西岸、龙造岛东岸;而后转向东北,从尚平岛的东岸绕至西岸,回归菖蒲岛南角,沿菖蒲岛的海岸线向北回到黑流港。
从黑流港出发,只需要短短六日就能航遍整个夫桅,而若是直接航行,却至多能从大悲岛到达龙造岛。无数船只在这条沟通夫桅七岛的大动脉上航行,给夫桅带来繁荣和财富;以黑流起点为名的黑流港,也是夫桅国最富裕的都市。尽管它在十六年前消失过很长一段时间,但随着风津童子之乱的结束,黑流也重新出现在扶桅海上。
夫桅风物
扶桅海是全海国最混乱的地方。在数百年前,黑雷国就把这七座岛屿当成巨大的监狱,将出奔的大名、犯罪的武士和浪人、衣食无着的贫民一股脑儿地塞进这里。即使是在夫桅国已经独立的当下,和海国其他地方相比,这里也显得格外一盘散沙。夫桅七岛各有一位岛主统辖岛屿和周边海区,岛主之间则互不统属,为夫桅列岛的主导权争斗不休。只有在外敌入侵之时,岛主们才会团结起来,共抗外侮。
菖蒲岛作为夫桅第一大岛,毫无疑问是夫桅列岛中最重要的。自从建麻吕神抵达菖蒲岛、创造出黑流,并以菖蒲岛为根基重新整合了夫桅列岛后,菖蒲岛人就一直认为自己理应是夫桅七岛的管理者与保护者。菖蒲岛有大量特产,刀剑铁器、宝石水晶、锻剑原料、各色海产应有尽有;菖蒲岛人没有辜负这些宝藏,他们的商会遍布海国,把这些特产远销至千里之外。建麻吕神的血裔、数百年来执掌菖蒲岛的玄海家被许多夫桅人认为能够代表夫桅国,但十五年前玄海家一度接近衰亡,建麻吕神也被风津童子偷袭身陨,这让玄海家的地位在今天变得岌岌可危。
另一个向来有意于夫桅国主之位的则是御羽岛。作为夫桅列岛中的第二大岛,御羽岛上却尽都是险峻高山,只有沿海才有较大的城池和港口。这也造就了御羽山民们的性格;能在御羽岛扎下根来的氏族,无一不是剽悍坚韧之辈。在兼任岛主和御羽岛守护神的山迦火咲耶姬的带领下,御羽岛人每次都是率先对黑雷国的统治斩木揭竿的。正因如此,他们才会对菖蒲岛人颇有不满:许多御羽岛人并不十分喜欢曾经代表黑雷国大御神征讨夫桅列岛的建麻吕神。
第三大岛龙造岛上有夫桅列岛最丰富的物产,是夫桅列岛最大的粮食产地。龙造岛人多以务农为生,但龙造岛的商业天赋和菖蒲岛人比也不逞多让。借助黑流之利,许多夫桅氏族都和龙造岛人有所来往。胜藏岛则截然相反,除了刀剑和惯于出卖武力的优秀剑手之外,几乎没有什么特产。尚平岛偏安扶桅海一隅,岛上遍布着开垦出层层梯田的丘陵,其文化也平和守成、不愿主动引起冲突;而和风涛国接壤的残心岛上虽然也密布农田,但残心岛人却建立了许多城池要塞,并时刻整军备武、秣马砺兵,只为了保护他们的作物。而大悲岛人则全然地遗世独立,虽然许多海国有名的学者居住在此,他们却都沉迷于自己的研究,丝毫不关注扶桅海诸岛的争端。
夫桅国作为唯一一个建立在岛屿和海洋上的国度,其文化和传统也和海洋密不可分。当夫桅人谈论列岛局势时,依附于岛屿周边的海中城池才是岛主们争夺的核心。夫桅人赖以为生的矿产和粮食,泰半都来自于扶桅海中。夫桅人有全海国最好的战舰和水手,尽管这不一定能和海国最好的水军等同起来。但海国最凶猛的海贼必定来自扶桅海:每当商船水手看见舰身修长、张满风帆的快船上跳下骑着剑鱼和海豚的武者时,若不跪地求饶,就只能祈祷神明庇佑、雇佣的保镖能让敌人知难而退了。
更有甚者,扶桅海上遍布着许多“私船”;他们时而是诚实的商人、时而是拿命换钱的佣兵、时而是杀人不眨眼的海贼,显露出哪种面貌端以时势而定。再加上扶桅海中四处可见的巨大海兽,其中有些惯于袭击船舶和港口,因此航行在扶桅海上,就要时刻做好战斗的准备。
夫桅的锻剑技艺,也和本陆大相径庭:在铁料并不充裕的离岛,刀匠们必须学会用其他独特的材料造剑——譬如深海巨鲸的肋骨、酷夏不化的寒冰、被魔法和填料强化的琉璃、姿态挺拔的异种珊瑚等等。夫桅刀匠们并不仅凭锻铁造剑,磨制、打制、魔法塑形,常为无米之炊的夫桅刀匠始终是工艺创新的急先锋。其中极其稀少的几个刀匠流派掌握着秘不外传的神奇技巧,他们甚至能在海底锻打那些诸如石材、甲壳等不可能被加热锤炼的材料以制造武器。
在扶桅海,最为独特的景象就是那条环绕扶桅海、勾连夫桅列岛的黑流了。三百年前建麻吕神和夫桅的智者们一道,用漫长的三十年时间才构筑出这恢弘的洋流。夫桅海船被专门设计得能在黑流中快速航行,而夫桅人的武器和战术也因此变得与众不同。在黑流存在的时代,夫桅人的贸易都是借助快捷的黑流实现的。随着人们互通有无、相互依存,即使是互不统属的夫桅七岛,也彼此认同他们属于一个整体。这正是建麻吕神的恩惠;在黑流出现后,夫桅国才有可能诞生。
数百年来,夫桅人已经习惯了依赖黑流生活,但直到十五年前建麻吕神身陨、黑流消失以后,分崩离析的夫桅列岛才知道黑流对夫桅人有多重要。风津童子之乱结束后,即使建麻吕神还没有重新降临,但黑流终究是重新出现了。而这一次,许多夫桅氏族改变了他们的观点:夫桅国需要团结起来——无论最终是在谁的旗帜下。
夫桅的信仰
夫桅和海国各地一样,有着许多身份、形貌、理念各不相同的神明。然而和其他国家不同,夫桅的信仰显得格外分散而混乱。不同的城池、氏族和部落信奉着各自的守护神,却几乎从不关心其他人的信仰。少数神明的影响力能遍及一岛之地,然而他们通常很难被其他岛屿的人们接受。只有寥寥几位神明的名讳能被夫桅列岛的人们所周知,但却没有哪位神明能够代表夫桅列岛。即使是最接近这一地位的建麻吕神,也无法得到所有人的认可。
纵览扶桅海,有四位神明曾对夫桅列岛造成至关重要的影响。建麻吕神在四百年前夫桅第一次独立时,曾凭一己之力将夫桅列岛拉回黑雷国的版图;在一百年前夫桅第二次宣告独立时,建麻吕神将黑雷之神的节杖掷入海中,成为菖蒲岛和夫桅的守护神。人们相信建麻吕神就是把夫桅列岛联结起来的、名为黑流的伟大洋流的化身。十六年前,建麻吕神陨落,黑流也随之消失。僭取菖蒲岛的海江田家禁止人们祭拜建麻吕神,但夫桅各地对建麻吕神的信仰却从未断绝。随着玄海家末裔重临菖蒲岛,黑流再度环绕扶桅海,建麻吕神的复苏也指日可待。
建麻吕神的宿敌风津童子,则是夫桅数百年来最强大的邪鬼。但人们也把他作为扶桅海和外海的风暴之神祭拜,向他祈祷旅行平安、渔汛准时。在四百年前夫桅第一次独立时,被流放的夫桅人借助风津童子的力量才击败了黑雷的镇守军势;即使风津童子最终被包括建麻吕神在内的黑雷使者封印,从那以后就一直有夫桅人向风津童子求取力量。而在十六年前,风津童子终于经由海江田家之手袭杀建麻吕神、夷灭玄海家,开启了他长达十五年的黑暗统治。他甚至掀起风暴、把菖蒲岛从海国切割开来,意欲把全菖蒲岛人变为他的奴仆。在这阴谋被玄海家末裔挫败后,风津童子被再度封印,人们希望当风津童子再度归来时,能够蜕去邪鬼的狂乱、成为御风的福神。
除了建麻吕神外,御羽岛的守护神山迦火咲耶姬是唯一可能成为夫桅国代言人的神明。尽管她在御羽岛有诸多事迹,但这位神明之所以为夫桅人所周知,却是因为居住在雪顶峰的凤凰女神是扶桅海上最可靠的地标。在夜晚的扶桅海,水手们只要看到那独特的引路灯火,就能确定雪顶峰和御羽岛的方位。被黑雷近畿华族构陷才被流放至此的山迦火咲耶姬,是黑雷统治最坚定的反对者;在夫桅第一次、第二次独立之役中,都是山迦火咲耶姬所在的御羽岛率先爆发起义,才引得夫桅人云集响应的。因此山迦火咲耶姬在夫桅列岛中声望甚隆,她也不介意更进一步、替代建麻吕神成为夫桅国的守护神。
安居在大悲岛的大悲龙神,最初是因其智慧而闻名夫桅,许多人都会在迷惑时寻求大悲龙神的见解。但直到洋面升起第二百二十七年,一击毁灭意欲占据大悲岛的风涛干涉军的大悲龙神,其强大力量才为人们所知。此后大悲龙神似乎无意扩大他的影响力,反倒继续深居大悲岛闭门不出。夫桅人都想知道这位强大的龙神在做些什么、大悲岛人的目标到底是什么,但迄今为止都无人确切地知晓这些事。
夫桅历史
在天宇结界升起后,黑雷人就抵达了扶桅海和离岛。但某种程度上讲,黑雷人并没有把这片海域和群岛当做自己的土地,反而是作为天然的巨大监狱,用来流放那些近央华族讨厌的人。渐渐地,出奔的大名、犯过罪的武士和浪人以及走投无路的贫民在这里扎下了根,营建城池。因此黑雷人也向扶桅海派遣了镇守军势和税吏,把扶桅海出产的物产搜刮到黑雷近畿。
终于,在洋面升起第一百一十年,夫桅人对黑雷国统治的不满达到了顶峰。他们从风津童子——扶桅海最强大的邪鬼处求取力量,并获得了风涛国的物资援助;云落、残心、御羽、大悲、龙造、胜藏六岛联合,宣布从黑雷国独立,建立名为夫桅的新国。三年之后,黑雷国大御神派遣玄海建介作为黑雷国使、夫桅管领,节度夫桅列岛诸事务,并赐予他节杖和临机专断之权。
玄海建介抵达还忠于黑雷国的菖蒲岛后,一方面整军备战,另一方面对反叛诸岛进行渗透与分化。一年后,玄海建介收复了胜藏岛,两年后复龙造岛,三年后复御羽岛,七年后复大悲、残心二岛。洋面升起第一百二十五年,玄海建介同幻术之神葛叶姬、七野樱正辰媛的剑守巫女联手击败风津童子并将其封印,此后扶桅海的局势就彻底明朗了。
在出使十五年后,黑雷国和风涛国订立合约,云落岛从此并入风涛国土,而其余夫桅七岛重新回归黑雷。但玄海建介认为,简单地征服和拉拢并不能让夫桅列岛长久共存;他携战胜之威,请来了夫桅列岛所有有名的学者的术者,共同创造了一条周行于扶桅海、将夫桅七岛紧密连接的洋流。玄海建介称之为“黑流”。
黑流并没有辜负玄海建介的期望。在洋面升起第一百五十八年,黑流出现,成为夫桅七岛沟通彼此的血脉。出于收复夫桅列岛、创造黑流的功绩,人们称玄海建介为“建麻吕神”——这称呼在玄海建介寿终正寝前就成真了,玄海建介是海国少有的、在死前就脱凡登神的神明。
此后两百年,玄海家一直担任着夫桅管领一职。但并非所有人都对此信服。洋面升起第两百二十七年,在风涛国的武力支持下,御羽岛叛离夫桅。可惜风涛人在进军时犯了个错误;他们不应该尝试登陆大悲岛的。在风涛干涉军被大悲龙神一击消灭后,御羽岛向建麻吕神投降。此战在当年六月一日开始,六月二十九日结束,史称“六月内战”。
黑雷国大御神分裂、赤雷国独立以后,失去高岳之彼的黑雷近畿反而变本加厉地剥削起夫桅列岛来。这次连建麻吕神都无法再容忍下去了。洋面升起第三百一十九年,黑雷国在扶桅海不得人心的统治终于宣告终结。以御羽岛人的武力反抗为引子,建麻吕神将黑雷国大御神作为节杖赐下的宝剑弃入海中为标志,夫桅第二次独立之役爆发了。但这次夫桅人并没有受到太多阻碍,因为黑雷本土已经没有太多力量能施加到夫桅列岛了。就在同一年,夫桅国正式立国。
在夫桅立国之后,包括玄海家在内的列岛岛主却仍然囿于旧日矛盾,满足于各自为政、分地自守,互相争夺领地和影响力,建麻吕神期冀的、团结一心的夫桅国也未曾出现。但夫桅国的威胁,却没有一起歇息。终于,复苏的风津童子借助一名玄海家家臣的躯体,偷袭杀死了建麻吕神,黑流也随他一道消失。混乱和分裂降临到夫桅列岛上。
风津童子在菖蒲岛的统治持续了十五年,夫桅列岛也在混乱和分裂中沉沦了十五年。他禁止人们祭拜建麻吕神,意欲在夫桅列岛中抹去建麻吕神的印记。失去了连结列岛的黑流,夫桅国也分崩离析、难称一国。扶桅海上盗匪横行,七岛彼此勾心斗角、刀剑相加,几乎失去了一切信任。扶桅海变成了无法无天之地——直到去年,建麻吕神的末裔重新回到夫桅。
就在一年以前,玄海家末裔回到了菖蒲岛。疯狂的风津童子掀起了囊括菖蒲岛的巨大风暴、妄图把菖蒲岛炼化成他的无智无识的鬼仆。那位英雄和同伴们一起阻止了风津童子的暴行,将其意识重新封印。此后菖蒲岛恢复了对建麻吕神的祭祀,黑流也随之复苏。
如今,夫桅列岛正进入新的时代:风津童子之乱结束后,夫桅列岛分久必合,人心思定。但建麻吕神尚未重临之时,许多人认为他们才是能代表夫桅国的最佳人选。尽管击败风津童子的菖蒲岛主为夫桅人所敬服,但菖蒲岛内仍有受邪鬼蒙蔽的风津残党,和风涛人往来甚密的御羽岛人也展现出了反对态度。再加上态度暧昧的龙造岛,仍然避世的大悲岛,七岛上的岛主、氏族、商会各怀私心,因此夫桅列岛的局势或许还需要一些时间才会尘埃落定。
扮演一位夫桅角色
作为一名典型的夫桅人,你的勇气、机警以及敏锐的直觉,是你在混乱的扶桅海上幸存的凭借。当危险来临时,信任直觉能让你更好地幸存下来,但一切的前提都是你拥有足够高强的武艺或术法傍身。然而在海国其他地方,心机过于深沉、时刻提防着他人,就难以让旁人真心相待。你需要学会判断谁是应该提防的敌人、谁是需要真心以待的朋友。
作为一名夫桅角色,回答下面几个问题有助于你建立角色形象:
·你出身于夫桅七岛的哪一个?你生活在岛屿陆地上,还是岛屿周边的海底城市,抑或是在各岛势力夹缝中生存的流浪部落?
·你信奉哪位神明?这位神明是你所在岛屿独有的神明,还是声名遍及夫桅列岛的少数神明?
·你进行冒险的动机是什么?是为了自己的目标,还是为某个势力服务?在夫桅这片混乱之地,你的手上是否曾沾过血?
·你相信夫桅列岛应当成为一个整体吗?还是更喜欢一片混乱但不受管束的扶桅海?
-
海国年表
洋面升起前约500年:黑雷国大御神降临于陆央湖,并被居住在陆央湖畔的部落尊奉为主神。
洋面升起前约300年:黑雷神宫建成。最早追随黑雷国大御神的十一个家系成为最初的大名。
洋面升起前约240年:黑雷国大御神的使者第一次东出云峨岭,觐见七野樱正辰媛和霞津姬命,并带回了表达善意的礼物。
洋面升起前约100年:黑雷国征服风涛岛。
洋面升起前约50年:天宇结界筹备建立,大开拓时期。黑雷国人在云峨岭和樱前原建立定居点。
洋面升起元年:天宇结界完成,天光出见尊和天火火明比卖命转化为最早的天神。升起的洋面被阻拦在天宇结界之外,被称为“远海”。从此之后,海国人以“洋面升起前后”来划分纪元。
洋面升起2年:黑雷国人翻越高岳,在高岳彼侧的平原建立城市。
洋面升起6年:远海海面越过海国的最高峰,天座圣峰。
洋面升起15年:洋面升起第十五年,风涛岛向黑雷国举起反旗。
洋面升起18年:天座圣峰结界建成。风涛国正式独立,和黑雷国签订停战条约。
洋面升起约50年:畿海的生命力接近耗竭,原住民几乎尽数迁移出畿海。
洋面升起53年:即将诞生的畿海之神堕转为邪鬼,被黑雷国大御神、天光出见尊化身、七野樱正辰媛联手击杀。
洋面升起74年:西云峨岭和步摇岛的五座城池歃血为盟,以秋虹城上原家为魁首,共同抵制近畿税吏的压迫。
洋面升起81年:以远矢家为首,黑雷近畿的华族开始讨伐五城盟。
洋面升起92年:以五城盟为主体的步摇商会在步摇岛成立,这是海国第一个关税同盟。
洋面升起93年:春,樱前原内战,霞津姬命为首的独立派战胜樱前原都管领松平合羽,樱前原最终支持云峨岭和步摇岛的合邦意愿。
秋,秋虹城围城战爆发,樱原独立之役开始。
洋面升起96年:七野樱正辰媛与黑雷神使签订合约,以云峨岭西麓为界停战修好,标志着樱原国从黑雷国分离出来、正式立国。
洋面升起100年:浅沙堰建成。黑雷人开始开拓苇海。
洋面升起104年:黑雷人在苇海中心遭遇了邪鬼胭脂玉树。
洋面升起110年:夫桅第一次独立。在风涛国的支持下,云落、残心、御羽、大悲、龙造、胜藏六岛联合,宣布从黑雷国独立,建立名为夫桅的新国。浅沙江建成。
洋面升起113年:长尾信行锻成布威剑信行。黑雷国大御神遣玄海建介为黑雷国使、夫桅管领,节度夫桅列岛诸事务,并将布威剑信行赐予玄海建介。
洋面升起114年:云峨大道建成。玄海建介收复胜藏岛。
洋面升起115年:玄海建介收复龙造岛。
洋面升起116年:玄海建介收复御羽岛。长尾信行锻成恪己剑信行,赠予近央浅仓家。
洋面升起120年:玄海建介收复大悲、残心二岛。
洋面升起123年:长尾信行锻成金雷信行,并供奉予黑雷国大御神,成为黑雷国大御神的佩剑。
洋面升起124年:长尾信行锻成血玉丸信行,并交于黑雷国大御神的化身,封印了盘踞在苇海的邪鬼,胭脂玉树。
洋面升起125年:长尾信行锻成敛心剑信行。黑雷国大御神的使者玄海建介,幻术之神葛叶姬,以及七野樱正辰媛的剑守巫女七原铃子,将祸乱夫桅列岛的邪鬼风津童子封印在敛心剑信行中。
洋面升起126年:长尾信行锻成小狐丸信行,并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封印了邪鬼小狐丸毘古。长尾家后人分为三支,隐姓埋名前往海国各地,各自守护一把封印了邪鬼的魔剑。
洋面升起128年:玄海建介和风涛国订立合约,云落岛从此并入风涛国土。夫桅列岛大部重归黑雷治下。
洋面升起158年:黑流港在菖蒲岛建成,这是玄海家的居城。环绕夫桅七岛、便于海运的高速洋流“黑流”被塑造出来。
洋面升起约160年:夫桅人普遍称玄海建介为“建麻吕神”。
洋面升起227年:夫桅内乱,御羽岛叛离夫桅。在风涛干涉军被大悲龙神一击消灭后,御羽岛向建麻吕神投降。因为此战在六月一日开始,六月二十九日结束,史称“六月内战”。
洋面升起269年:据足平次郎凭借翼张丰隅秋宗斩落黑雷国大御神的角。
洋面升起272年:黑雷与樱原因四方原的归属爆发大战。在黑雷国大御神和七野樱正辰媛交手时,天光出见尊和天火火明比卖命降下化身偷袭了黑雷国大御神,黑雷国大御神被一分为三——黑雷国大御神、赤雷国大御神和天之御雷神。风涛国攻占北原藩。
洋面升起274年:五奉剑家族追随赤雷国大御神为主,高岳西侧诸藩宣布独立。
洋面升起276年:黑雷国讨伐军被奉剑家族联军击败于南丘。黑雷国华族向赤雷国求和。
洋面升起319年:夫桅第二次独立。建麻吕神丢弃布威剑信行,并以赐予继承人的黑流菖蒲剑作为家族圣剑。
洋面升起429年:胭脂玉树的精魂逃离封印。
洋面升起465年:胭脂玉树精魂寄生的尾冢铭麻吕担任赤雷国左大臣。
洋面升起479年:赤雷国南丘道守护三浦忠次因叛国被族灭。
洋面升起480年:高取家在北原藩建立羯栏城,并在其后二十年间成为北原藩盟主。
洋面升起488年:北原藩岩盘城遭遇洪水而夷灭。
洋面升起495年:玄海家幼子失踪,随后在全海国招募武士。
洋面升起496年:浅仓家家主浅仓剑响在畿海紫玉林封印邪鬼夡烈牙时战死。以此为导火索,洋面升起第四百九十六年夏,黑雷国二十万众大举入侵樱原国。
冬至,鹮走山合战,樱原国三万众击溃黑雷国十万大军,黑雷国旋即求和。岳中藩藩主永易在胭脂湖畔建立琥眼城,并以此为居城。
洋面升起497年:建麻吕神被风津童子偷袭陨落,海兽入侵黑流港,玄海家被灭族。海江田家掌握黑流港,黑流消失。
洋面升起499年:南丘三浦家的末裔三浦晋光率领两万黑雷大军,自雪掩峡杀入南丘道。赤雷国割地千里,南丘道的残余部分被划为壑州边;黑雷国在原南丘道地区建立了岳彼藩。
洋面升起500年:风涛攻击赤雷,在平舆群山被击退,但是摧毁了赤雷国的海底寨堡防线,国界线推进到海围边沿岸。
洋面升起504年:尾冢铭麻吕之子尾冢新助成为左大臣,也是史上最年轻的左大臣。
洋面升起505年:羽森富有名望的蛇人氏族灰鳞氏族被灭族,此事在樱前原引起轩然大波。
洋面升起510年:夏,朱枚家攻北原,然而领军的朱枚家长子邪灵附体斩杀大将数人离营而走,旋即大败。
冬,梅本家讨伐邪鬼鬼胫丸成功。
洋面升起511年:安央右大臣将独女辉耀姬的存在公之于众,并为她向全海国招纳良婿。
洋面升起512年:冬,胭脂湖被毁,岳中藩藩主永易死于琥眼城。烈阳军入主岳中藩。
洋面升起513年:春,菖蒲岛之乱,风津童子复生,以风墙将菖蒲岛从海国隔绝。一月后,风津童子被讨伐,黑流再度出现。随后,畿海的邪鬼夡烈牙亦被讨伐。汲壶藩山行家和赤流组发生大规模冲突。
夏,赤流组退出汲壶藩前往赤雷国,汲壶内战开始。赤雷国在尾冢新麻吕的主导下,开始攻略北原藩。北原藩的盟主,羯栏城高取家发生兵谏,随后北原藩诸城邦会盟公推鹰回城梅本家为盟主,在决战中击败赤雷攻略军和重新出现的邪鬼鬼胫丸。赤雷鸣京逃离封印的邪鬼小狐丸作乱,旋即被重新压制。尾冢新麻吕真身被揭露,在御前试合中被击败,胭脂玉树的精魂亦被暂时消灭。赤雷国和风涛国公开决裂。
秋,天光出见尊和天火火明比卖命在丹叶城降下化身,但很快被击败。赤雷国军势奇袭圆虹海。天光明夜命降临海国,成为第一个成功转化为野神、重归海国的天神。
冬,天光明夜命成为畿海地区的主神。
返回海国战役设定集在线版 (http://www.goddessfantasy.net/bbs/index.php?topic=73294.0)
《海国战役设定集》中文全彩pdf免费下载
(http://www.goddessfantasy.net/bbs/index.php?topic=117026.0)
-
你更新了
-
更新风涛国部分(2/5)
-
更新樱原国(3/5)
-
更新赤雷国(4/5)
-
更新夫桅国(5/5)
第三章完成了!(开心
-
你更新了
-
更新至与正式版同步
-
你更新了